近期以来,秦州区在扎实开展一户一策“回头看”的基础上,针对扶贫专责工作组作用发挥不充分、富民产业发展结构性矛盾、产业互动融合不深、群众增收渠道不宽等问题,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和“五个一批”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弥补差距短板,着眼夯实产业定位、各方责任、基础建设、机制模式,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并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理念先行
统筹谋划找优势
今年4月份以来,秦州区组织各镇党委书记、农口部门多次外出学习,实地考察了产业发展、旅游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不断完善围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脱贫攻坚为核心,以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医疗康养、农家乐为依托,紧盯林果、蔬菜、劳务、畜牧、中药材五大特色优势产业,构建农村产业融合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业由一进二,接二连三,转型发展,互促共进,打造农业产业升级版的发展思路。
突出责任落实
攻坚脱贫聚合力
专责工作组既当“指挥部”,又当“行动队”,对接镇、村两级,对照“一户一策”帮扶计划,清单式管理,完成一件,销号一件,积极推进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各镇发挥主体责任,高点谋划、统筹施策,着力建成一批一二三产融合、扶贫成效明显的升级版田园综合体。细化明确工作职责任务,靠实帮扶责任,不断凝聚各级帮扶力量,形成党政领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开展为期2个月的富民产业培育发展专项活动,为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夯实基础建设
完善功能补短板
坚持规划先行、以点带面,以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为引导,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易地搬迁、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了一批示范带动效应强的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片带。
启动建设以玉泉、藉口、关子、太京、齐寿等镇为重点的“七镇八体”,建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功能齐全完善、示范效应明显的田园综合体和特色小镇。累计建设美丽乡村187个,新农村200多个,被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注重融合带动
创新模式促发展
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土地流转,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探索形成了“三变”+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文化旅游等多种模式,全区86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6家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土地面积累计达24万亩,带动贫困群众9724人受益,2017年全区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116.8亿元。加快农村产业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现文旅融合、商旅融合、农旅融合、产城融合、城乡统筹,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形成规模效应。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徐媛】9月4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天水市委主委安志宏主持召开周宜兴先生《中华文明8000年》发行暨《...
天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水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