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新闻 清水新闻 秦安新闻 甘谷新闻 武山新闻 张家川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天水市 > 天水新闻 > 正文

“乡村巨变”系列报道之二:秦州篇·后寺村曾经深山贫困村 如今有了城市样

来源:天水日报 2018-09-07 11:46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余碧波景春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让大山深处的后寺村人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生活在大山深处,土地、交通、教育等资源的长期落后,使得后寺村迈向小康的路依然很艰难。2014年,该村实施异地搬迁项目,曾经的深山贫困村,现如今有了“城市”的面貌。

“咋都想不到能住上小洋楼”

9月5日,一场秋雨过后,洗涤了往日燥热的天气,山上雾气弥漫,漫步在秦州区齐寿镇后寺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新址,微风拂面,令人备感舒适。新建的二层洋楼整齐划一,新栽的树木绿意盎然,新修的广场让人充满向往。孩子们的欢笑声、老人们的聊天声,幸福,定格在了后寺村村民脸上。此情此景,仿佛置身于江南小镇一样,让人神往。

“快快进屋坐会,看看我们的房子。”一名中年男子热情地打着招呼,一阵寒暄过后,笔者了解到他是村民闫旺全。闫旺全的新家,窗明几净、舒适安逸。

“每套住宅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有客厅、卧室、厨房和卫生间,比城里人住的都好。”闫旺全告诉记者,以前住在大山沟里,行路难、吃水难、娃娃上学难、增收致富难,生活处处不方便。进一趟城要两个多小时,看到城里人住的楼房就羡慕得很,咋都想不到我们村的人也住上了小洋楼。”

流水潺潺,花香四溢,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户户农家小院清新美丽……

可是谁都想不到,两年前,后寺村人还居住在林缘区,全村有5个自然村共179户789人,5个自然村互不相连,山高路陡,生产生活资料运送困难,物资匮乏。其中最远的一个自然村孙家河村紧临麦积区花庙村,进一趟城要走20多公里的路,花费两个多小时。

40年的发展历程

在如今后寺村宽敞明亮的综合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今年67岁,从1977年当生产队队长,1978年当村主任,1984年开始担任村支书至今的冯高代,他给记者说起了后寺村自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

冯高代告诉记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农村开始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调动了农民人干活的积极性。

“以前吃大锅饭时,大人是4两,小孩更少,大家都是忍饥挨饿地干活,活也干不好。地划到户后,因为是自己的,大家都使出蛮力干,村民们才解决了温饱问题。”冯高代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让贫困落后的后寺村人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土地、交通、教育等资源的长期落后,使得后寺村迈向小康的路依然很艰难。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面吹来,慢慢地,村里的年轻人和有一技之长的村民都陆续离开了村庄,出外打工挣钱去了。

“允许农民出外打工,异地挣钱致富奔小康,这本身也是改革开放给农民带来的红利——农民们可以自由流动,自主选择职业,自主支配自己的劳动所得。”冯高代深有感触地说。

1990年,后寺村外出搞副业的一位村民骑来了一辆摩托车。

“一时间,全村人都挤在那位村民家里,惊奇地盯着摩托车看。当看到摩托车跑得快时,能买一辆摩托车成了许多人的梦想。”冯高代说。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外出务工,后寺村也和全国其他农村一样,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好多人家里都盖了新房,添了家电,但五个自然村,有四个坐落在四座山的山头,出一趟门要换两双鞋,孩子上学要走4公里路,村里的光棍越来越多……”冯高代说。

住在深山里,行路难、吃水难、娃娃上学难、增收致富难,生活处处不方便,搬出深山成了后寺村人多年的愿望。

搬出幸福新生活

由于交通不便,村民住房条件整体较差,加之受2013年“6·20”强降雨影响,导致全村共出现地质灾害隐患点8处,威胁到179户群众的居住安全。

为切实解决灾后群众居住安全问题,经村委会组织广大村民集体商议并报镇上同意,决定实施整村易地扶贫搬迁。

后寺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新址选在皂郊镇兴隆村,占地面积36亩,该安置点与迁出区不属同一乡镇,但安置区地理位置优越,紧靠316国道,距市区24公里,交通便利,水资源充足,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条件均比较好,离集市和学校近,就学就医相对方便。

“我们后寺村异地搬迁项目是2015年11月份竣工的,2016年陆陆续续的有村民搬下来,进城方便了、孩子上学方便了、外出打工也方便了……”老支书感慨地说道。

“我们在老庄时住的是土房,交通也不方便,从来没想过我们还能住上楼房,生活的这么好。”在广场带孙子的高应兰说到这些时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以前孩子读书是我们最愁的问题,离家远,住校就读,作为家长又不能陪在孩子身边引导教育,现在方便了,每天忙完都可以指导孩子学习。”另一村民欣喜地说道……

从后寺村村民点滴的话语中,从他们喜笑颜开的脸上,从他们整洁的家居环境里,我们深深感受到改革开放40年来后寺村的巨变。

新闻推荐

“三变”改革在麦积系列报道之二 清产核资 让群众明明白白做“股东”

□全媒体记者郝勤学李旺旺马跑泉镇什字坪村是麦积区典型的城郊村,近年来由于城市的开发建设,全村的川区土地大都被...

天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水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乡村巨变”系列报道之二:秦州篇·后寺村曾经深山贫困村 如今有了城市样)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