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新闻 清水新闻 秦安新闻 甘谷新闻 武山新闻 张家川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天水市 > 天水新闻 > 正文

武山草川大草原行记

来源:天水晚报 2018-09-11 11:17   https://www.yybnet.net/

□毛韶子

途经东梁渠

从洛门出发的车,在新修的洛礼线上行驶,到蓼阳村时,向左驶出公路,奔向东面的盘山道。

坐在车上,我看着车窗外的风景,只感觉在几个左拐右转中,小车已驶向山巅。按下右窗望去,隔着靴子沟,远远看见一个堡子,这是下湾村的一个圆形堡子,处在石屲尖上,叫石保堡。堡子是天水历史上一种特有的夯土建筑,古时为防土匪官兵侵袭,乡民在高山之巅聚土围筑,躲避战乱。现在,这个堡子除了西面坍塌,其余各处还相当完整。

车在树木掩映中穿行,便到了何家湾,此村以前属于湾儿村,后归入温泉镇了。村里人都忙碌地打碾油菜籽,有的用旋耕机,有的用打麦机。这几年农村生活好了,种植庄稼都用上了现代化机器,记忆中的叉耙连枷木锨再也找不到了。

当飞速前进的车轮把何家湾抛在脑后时,车子已在梁顶穿过了一座简易水泥桥,桥下一渠水潺潺而流,司机小汪说:这就是东梁渠。车子停下来,大家走下车,爬上土埂,站在渠边,一面可以看到南河,一面可以看到聂河,回过头来,看着脚下清清的渠水,东梁渠的故事,在我脑中一幕幕闪现。

东梁渠,建国后天水第一个引水上山工程,1956年动工兴建,坐落于武山县城东南25公里处的东梁山上,位于南河与聂河之间,海拔1912米,东梁水在高山上蜿蜒飞渡,宛如玉带,气势磅礴绵延28公里,可灌溉农田11000多亩。这一人间奇迹当时轰动了国内外,成为全国“引水上山”的一面红旗,被时任国家水利部副部长何基沣称为“全国‘引水上山\’的典范”,河南红旗渠即是受武山东梁渠的启发而修建的。

我最早知道有关东梁渠的事情,源于邻居三爷爷,他在兄弟中排行老三,大人们按辈分管他叫三哥、三爸,我们从记事起就叫他三爷爷,他头发花白,整天笑眯眯的,他口中永远有讲不完的话题,就是有关东梁渠的故事。

东梁渠共跨越24条深沟,穿过4座树林,越过100多米的悬崖峭壁,绕山修渠28公里,全线共建渡槽1座,涵洞21处,渡洪桥18座,退水坡8处,跌水63座,防洪闸1处,蓄水塘75个。在东梁渠的修建过程中,武山人民采用草皮裹石头堵流沙、柳条编筐装石头过滤泥土等土办法,以防滑坡渗漏和流沙坍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没有专业设计师、没有钢筋混凝土的情况下,集中23个木工,横空架设了高23米、宽22米的黑沟大渡槽。为合理利用水资源,灌区群众还因地制宜,创造了“长藤结瓜”、“白马分鬃”等山地灌溉经验。

东梁渠的发明创造,贯穿了东梁渠的修建和灌溉的全过程。东梁渠的建成,其意义不仅仅是建国后天水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更重要的是在修建过程中,武山人民在当时技术落后、材料缺乏的艰难条件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从而形成“不畏艰险、敢于创造”的武山“东梁渠精神”。

三爷爷的故事,在我脑海中留下深刻影响。后来阅读乡邑作家陈永恒的第一届黄河文学奖获奖作品《渭水悠悠》时,再次看到东梁渠水坝当年的修建实情:“十家磨在罐子山东南方向究竟有多远,谁也说不上。”“天擦黑时分,到了新的工地。她们身后是山梁,前面是一条小河,要在这里打一个水坝,让河水从山梁上流下去,灌溉山上的土地。”写出了当年武山人民的建设激情和艰辛。

七十年后的今天,东梁渠还在发挥着灌溉优势。沿途村庄用它浇灌一些庄稼,比如油菜籽,小麦;蔬菜类有豆角,洋葱。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扶持之下,东梁渠一线又建起了经济林带,有苹果园、花椒园和核桃园。看着潺潺的水流浇灌着一块块园地,农人的脸上,擦拭过汗珠的脸上,有藏不住的喜悦和微笑。

来到目的地

透过玻璃,正前方的山顶上出现牦牛的影子时,车子已经驶出了大南岔村。

车继续行驶,远处的牛羊影子越来越清晰,一只,两只,是一大群在移动,不到一支烟的功夫,已经到了三界梁的路牌前,大草原呈现在眼前了。

一条新修的水泥路穿过大草原,向东蜿蜒,跨过路两侧的排水沟,坐落着一个个蒙古包,外面挂着民族服饰,边上经营着烧烤,摆着桌椅,顶部撑着方形伞,游玩的人,走过来坐下,喝着啤酒,吃着特色烧烤,谈论着草原见闻。

一匹匹骏马,不时从草坪驰过,铃铛悦耳,跑向远处的山巅。临近村子里的牧民,牵来装扮好的马匹,让游客跃马奔驰,感受草原风情。热情的牵马人,兜揽生意,与游客交谈,一问价格,其实挺实惠,骑一次奔向远处山巅,来回才20元。看着他们尽情驰骋,我又想起了小时候放牧的情景,在落日的余晖中,伙伴们骑着骡马回家,心里美滋滋的。要不是有脚伤的缘故,我真想骑上马溜一个来回,重温童年的欢乐。

我们几个坐在摊前,尽情享受草原风味的烧烤。儿子和女儿早已坐不住,拉着妻子奔向辽阔的草原中去了。我和司机小汪坐下来,吃着烧烤,和烧烤师傅说着话,师傅是一个漂亮的女孩,一问才知道是邻村大南岔人。在这里,蓝天、白云、草原、马匹和牦牛,就是宝贵的资源。只要和这位女师傅一样,有眼光和手艺,便能创出一片新的天地。

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像铺着一张绿色的地毯。回过头来,一只只牦牛在安详地吃草,一匹匹骏马载着游客跑过。此刻,在这里没有忧愁和烦恼,没有城市中的拥挤和喧嚣。相反,有的是人们与大自然的无限接近,有的是人们的开心和放松。这时,两个穿着黄色衣服的身影映入我的眼帘,仔细一看,是两个女环保员,她们一手拿着袋子,一手用环保夹捡拾塑料袋、矿泉水瓶等,我抓紧用手机拍下了这个有特殊意义的画面。对于环境,早些防范,胜于治理。此时,我的脑海中有一种特殊的想法:有些地方,在近年来的发展中,相对落后一些,反而是一种保护,比如这个草川大草原。

抬头看时,妻子和孩子们在对面的远山之巅,看着他们追逐奔跑的身影,他们肯定是玩得很快乐。如今的孩子,由于学业压力重,在校期间难得放松,迈出校门,走进大自然,走进人们向往中的草川大草原,把他们本该有的快乐还给他们,任由他们奔跑,嬉戏。

爬上一个小坡,一匹匹骏马迎面奔来,走到旁边,看着骏马奔驰,也是一种快乐,所有的游客就是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中,享受着草原的原生态之美。脚下的草软绵绵的,有索索草、车川子、蒲公英和防风等,夹杂着一簇簇绵柳,我和司机小汪索性坐下来,用手抚摸着草坪。斜坡下面,闪现出一对男女,他们边走边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决定胜负,负者背起胜着,向前走几步,再停下来,用同样的方法再定胜负。我俩看着他们,拍了几张照片,看样子他们是一对情侣。美丽的大草原,也是年轻人的乐园啊!

这时候,妻子和儿子女儿从远处转回来了。两个孩子如两只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说个没完,妻子插不上话,我在旁边笑着,瞅着他们,感受着这种少有的幸福。

我们绕过一个小坡,沿左侧抄近路返回,走着走着,出现了一个小圆咀,上面有小石块,缝隙间长满红红的莩子,大家跑上去,摘到一束莩子,站在上面振臂欢呼,司机小汪抢拍几张照片,留下了难忘的快乐瞬间。

夕阳斜洒在草原上,绿草有了金黄的眼神,秀色氤氲。

该到启程回家的时候了。快乐的心情,如点点阳光,总是抑制不住溢出车外。用微笑替代语言,在慢慢滚动的车轮中,轻声说着:别了,美丽的草川大草原!

■■■

天天天水网记者 何永德 摄

新闻推荐

庆祝教师节书画交流活动举行

本报麦积讯【记者雷佳】9月9日,兰亭书画院邀请麦积区书画家在兰亭书画院内举行“庆祝教师节书画交流活动”。此次活动中,...

天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水这个家。

相关新闻:
景观树岂能乱摘叶2018-09-11 11:14
猜你喜欢:
评论:(武山草川大草原行记)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