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洪波
青山绿水之间,鲜花盛开,干净整洁的乡间小路,一应俱全的休闲娱乐广场,设施完善的特色农家乐……初秋时节,步入麦积区甘泉镇甘江村,你会无时不被这眼前的美景所吸引。经历过40年的沧桑巨变,曾经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现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其间的每一步,无不印证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从土坯房
到“小别墅”
“40年前也就是我刚当上村干部那会儿,村里差不多110户人,村民们住的都是土房,由于人少房也少,不少人家三四辈人就住在同一个院里,条件好一些的有个四五间房,差一点的也就二三间房,很多人家里全家人晚上睡觉就挤在一个炕上,一床被子被拉过来扯过去。”今年60岁的甘江村党支部副书记尤兴全,当村干部有30余年了,作为土生土长的甘江人,见证了这个村子的沧桑巨变。尤兴全说,当时他家也是一样,他们兄弟姊妹6人,六尺见方的炕上每晚都得顺着睡几个,倒着睡几个才能睡得下。
1986年前后,家里给尤兴全盖房子,当时盖的是基子土坯房,为图好看仅在房子前檐用了一点砖。“记得给我盖完房后父母还担心,后面几个孩子如果也要这样的房子,还怕盖不起,没想到我几个兄弟的房一个比一个盖得好。”尤兴全说,现如今,除了两个外嫁的妹妹,其余弟兄四人每人都有自己的房院,老二和老四先后盖起了二层楼,老三还在麦积区买了房子,而且一家比一家条件好。
见到村民安田恩时,他正坐在自家“小别墅”门前和村里几位老人聊得正欢。安田恩告诉记者,他家早先的老院都是土坯房,一进屋到处都是黑乎乎的,当时房子里每年能糊个报纸顶棚就已经好得很了。去年他家花了30余万元盖起了这栋“小别墅”,住在里面既宽敞又亮堂。现在他和孩子们住在一起,平日里孩子们在外工作,自己则留在家里照顾,不到60岁的他被大家戏称过起了“老太爷”的生活。
如今,漫步于甘江村,曾经的土坯房多数已难觅踪迹,取而代之的是青一色的砖瓦房,连片的新农村建设安静而惬意,点缀其间的二层“小别墅”更是随处可见。
年人均“不足千元”
到“近万元”
甘江村位于甘泉镇西北、毗邻麦积山大道,距麦积城区13公里。早年间,生活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里,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植小麦和玉米,当时每人2亩地,一亩地的粮食收成也就200斤左右,收入微薄。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自2010年以来,该村大面积推广种植苹果等经济作物,经过多年的努力,全村现共有耕地面积4350亩,其中苹果种植面积2050亩,已逐步形成了果品种植、劳务输转和乡村旅游为主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在各级部门的支持和帮扶下,甘江村立足村情,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小巷道硬化3.1公里,修筑河堤4公里,修建占地6300平方米的安家庄自然村文化广场1处,衬砌排洪渠6.2公里,砖护栏4.1公里,粉刷墙面1.67万平方米,绿化6700平方米,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2户,安装太阳能路灯144盏,建成120平方米的数字化多功能媒体放映基地一处。目前,位于村子中央,一座占地2亩,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幼儿园教学楼刚刚建成,天津帮建的人饮提升改造工程现已完工,世行项目恒温库及桂家庄文化广场的建设正在有序推进。这些基础建设项目的实施,让甘江村的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改善。
与此同时,村上通过抓产业培育,为农户提供劳务信息,输转务工人员,提高了村民劳务收入。另外,借助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首批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观测点的契机,甘江村还整合村域内落地的森泰园等1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资源,重点打造森泰产业园、黑光摄影基地、云雾山景区、羲皇缘垂钓园、农家乐等吃住游乐一体的旅游产业,在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带动当地农民就近务工的同时,更有效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40年前,我们村年人均收入不到千元,现在全村328户1548人,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8532元。40年前,村里见到最多的是架子车,后来慢慢开始有了自行车、农用三轮车,现如今全村几乎有一半以上的农户家里有了私家车,甚至有的一家还有好几辆……”细数着村里的变化,尤兴全自豪地说。
进入乡村旅游快车道
作为微电影《甘江情》的实景拍摄地,近两年来,甘江村依托交通便利和农业资源丰富等优势,着眼于增加群众收入和美化人居环境,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早些年,村里没有广场,平时村民休闲娱乐没有地方。2012年村里建设了人口文化广场,2015年又建设了文化休闲广场,两个广场建成后,村民不但休闲娱乐有了场所,政策宣传也有了地方。每当夜晚来临,村民们聚在广场跳广场舞,孩子们骑车锻炼,环境的改变,也让村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现如今,走进甘江村,规划合理的村庄布局,焕然一新的村容环境,一应俱全的文化休闲广场,设施完善的农家乐等,无一不成为吸引人们眼球的亮点。而这一切的变化,均源自于该村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这两年,村上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以招商引资的形式,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尤其是森泰园等多家颇具规模的农家乐先后进驻甘江村,为我们村注入了经济活力。”甘江村党支部书记张旭平告诉记者,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休闲旅游的方向正慢慢向生态游、乡村游延伸,这也促使各地乡村旅游的开发以及农家乐的兴起,甘江村美丽的自然风光也吸引来了四方宾客。
“甘江村现在真的是名声在外了。”在尤兴全的记忆中,40年前的甘江村很少能见到几个外来人,而现在村里每年要接待游客2万余人。尤其是近年来,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村民外出打工增长了见识,随之而来一个个草莓、大樱桃采摘园,休闲农庄,婚纱摄影基地等的建成、使用,不仅带活了甘江村的经济,还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村子的知名度。甘江村也因此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旅游观测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市级党建示范点、市级文明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眼下,甘江村正在以“天蓝,地绿,水清,民富,人和”的美丽新姿态,步入乡村旅游快车道。
漫步于甘江村,曾经的土坯房多已难觅踪迹。
布局合理,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
新闻推荐
以工业经济新发展助推文明城市创建 市工信委 企业工委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专访
□本报记者马凯“创城工作开展以来,市工信委、企业工委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联系实际,聚焦首要任务,紧盯关键...
天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水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