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水 今日清水 今日秦安 今日甘谷 今日武山 今日张家川
地方网 > 甘肃 > 天水市 > 今日天水 > 正文

玉兰花开满园香 踏春寻访甘泉镇双玉兰堂见闻

来源:天水晚报 2019-04-04 10:37   https://www.yybnet.net/

每年三月末四月初,麦积区甘泉镇便格外热闹起来。这里因“双玉兰堂”而闻名,现下正是玉兰花期,朵朵玉兰舒展在枝头,引得四方游人心向往之。

3月30日,位于甘泉镇玉兰村太平寺的双玉兰堂人声鼎沸,观赏玉兰花的游客络绎不绝。漫步在玉兰村的街道上,都仿佛可以嗅到淡雅的玉兰花香,街道两旁的商铺多以“玉兰”命名,让这个古朴的村庄多了一份芳香的诗意。

赶在玉兰花开得最盛的时节,这里举办了一场“赏古玉兰·迎花朝节”双柯芳兰文化旅游宣传活动的启动仪式,力图将双玉兰堂打造成麦积区又一张文化旅游名片。

步入双玉兰堂,眼前两株高约25米、围约两米的玉兰树亭亭玉立,枝头上蓓蕾绽放,千枝万蕊,满树雪色。偶有花瓣随风飘落,如片片玉石一般散落在地,置身于此竟好似在仙境中一般。“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首诗在此刻读来,更是有意境了。

两株玉兰树比肩而立,彼此间隔约5米。树后一块题名“双玉兰堂”的匾额,黑底金字,透出古朴厚重的气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邓宝珊将军曾题:“万丈光芒传老杜,双柯磊落得芳兰”,齐白石老人在95岁高龄时,题写了“双玉兰堂”匾额,让双玉兰堂更是名声大噪。

双玉兰堂所在的甘泉寺内,有一眼醇香的泉水,故又名“甘泉寺”。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诗人杜甫流寓秦州,曾游其寺,赋《太平寺泉眼》诗篇,赞曰:“山头到山下,凿井不尽土。取供十方僧,香美胜牛乳。”杜甫在秦州居住的四个月时间里,创作了117首诗,他离开后,当地群众为纪念诗圣,特栽种了两棵玉兰树以示纪念。

在“赏古玉兰·迎花朝节”双柯芳兰文化旅游宣传活动中,双玉兰堂内几位身着唐代服饰的少男少女,正在树下弹奏着古筝、古琴等古典乐器。丝竹管弦之乐悠悠,在花间树梢中回荡,站在玉兰树下,感受着春日的暖阳、玉兰花的芳香,望着阳光透过枝叶投下的斑驳树影,回想起多年前,杜甫曾在此留下的足迹,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数百年的风雨沧桑,唯有两株玉兰树依旧优雅而挺拔,为一代代的甘泉人送去芬芳。

已过古稀之年的石廷秀老人,是土生土长的甘泉镇人,提起双玉兰堂,他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双玉兰堂是我们甘泉人自己的文化根源,它的历史积淀让我们甘泉镇有了更深的文化气息。双玉兰堂成为我们甘泉镇乃至麦积区的文化名片,成为我们优秀的文化旅游资源,推动了甘泉镇的经济发展,作为一名甘泉人,我很骄傲。”专门从西安赶来双玉兰堂踏春的张劲告诉记者,因朋友的推荐,他特意带家人来甘泉一睹双玉兰的风华,没想到还赶上了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在活动中既感受了天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也见识了唐人婚俗嫁娶的各种礼仪。这样的活动在双玉兰堂举办,应时、应景,好像穿越回了诗圣杜甫的年代,让人深感不虚此行。”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升双玉兰堂的接待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麦积区决定对该景区旅游基础设施进行重建,对游客服务中心进行提升改造,并为贫困户提供多个包括讲解员、保洁员、保安等就业岗位,让双玉兰堂在新时代发挥新作用,继续惠及当地百姓,让玉兰的芬芳更浓,芳香散得更远。

新闻推荐

绿色祭祀成清明节新风尚

□本报记者闫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到来,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已被列...

天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水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玉兰花开满园香 踏春寻访甘泉镇双玉兰堂见闻)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