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新闻 清水新闻 秦安新闻 甘谷新闻 武山新闻 张家川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天水市 > 秦安新闻 > 正文

“陇上铁汉”安维峻整理 赵麦雄

来源:定西日报 2018-08-12 08:54   https://www.yybnet.net/

安维峻其人

安维峻,字小陆,号晓峰。1854年出生于甘肃秦安县神明川(今西川乡农民村)一贫苦农民家庭。

安维峻从小就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育,自幼刻苦读书,再加天资聪颖,四岁时就能背通《百家姓》,五岁时就能认识楹联中的部分字。时因家境贫寒,再因兵燹频繁,他入学较晚,十六岁时馆宿县城舅父家中,才正式开始专一读书。当时陕甘各地兵乱,秦安县城数次被兵围困,人心惶惶难以安生,但他专心致志闭门攻读,手不释卷,口不停诵,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各门功课位居前茅,写得一手好字和出色文章。首次应试,安维峻就考取了县试第一名,被时任秦安县知县程履丰看中,特意安排在县署学经史,县太爷亲自辅导,学识大有长进。

同治十二年(1873年)科举考试,19岁的安维竣考中第一名,得拔贡生,授七品官留京城刑部供职,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上任一年多的时间,由于看不惯官场的勾心斗角,于光绪元年(1875年)借故回乡。此时程履丰还在秦安,又经程介绍,就学于甘肃最大的书院——兰山书院,成为兰山书院的高才生,受到陕甘总督左宗棠的接见和器重。八月,左宗棠亲临考场监试,举行陕甘分省后的甘肃第一次乡试,他在三千多应试者中考取举人第一名。光绪六年(1880年),二十七岁中庚辰科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编修。

他一生清廉,品性耿直,不阿谀权贵,不结朋党,仕途不畅。直到光绪十九年十月,才调任都察院福建道监察御史(六品京官)。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前夕,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入侵,清王朝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光绪皇帝主战,慈禧太后主和,斗争很激烈。当时掌管军政外交大权的直隶总督李鸿章是慈禧太后的主要支持者,主和派的中心人物。安维峻面对国家民族危亡,出于忧国忧民,不顾个人安危,与投降派展开了坚决的斗争。他以都察院福建道御史谏官的身份,在十四个月的任期内接连给清政府上呈奏疏65道,直接呈奏光绪皇帝的有63道。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他不顾个人安危,义正辞严地抨击了慈禧太后、李鸿章等主和派卖国投降的罪行。特别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12月,奏请光绪皇帝《请诛李鸿章疏》,激昂慷慨、激动人心、声震天下。这份奏章中,列数了李鸿章祸国殃民的罪行,斥责李鸿章平日挟外洋以自重,当倭寇来犯时,“其不欲战,固系隐情”,甚至“接济倭贼煤米军火,日夜望倭贼之来,闻胜则怒”,而对我军之粮饷火器,则“故意勒扣之”;“有言战者,动遭呵斥,闻败则喜,闻胜则怒”。正气凛然地提出:杀李鸿章以振奋人心!他泣泪陈词,义正辞严地指责了慈禧太后听信卖国奸臣李鸿章与太监李莲英干预朝政、专权误国的丑恶行径。他说:“皇太后既归政皇上矣,若犹遇事牵制,将何以上对祖宗,下对天下臣民”;又说,“至李莲英是何人斯,敢干政事乎?如果属实,律以祖宗法制,岂可复容。”直言不讳地指出了慈禧牵制光绪皇帝行使国家政权的隐私。他还说:“布告天下,如是而将士有不奋兴,贼人有不破灭者,即请斩臣,以正妄言之罪”。

安维峻的这道奏章,震惊了当时的朝野。慈禧阅后,勃然大怒,立下谕将安维峻交刑部严加惩处。光绪皇帝惟恐慈禧太后借此大兴丰狱,杀害主战派的爱国志士,有意保护安维峻,但又力不从心,便在当日果断地颁发了一道圣旨:近因时事多艰,凡遇言官论奏,无不虚衷容纳,即或措词失当,亦不加以谴责。其有军国紧要事件,必仰承皇太后部训遵行,此皆朕恪恭求治之诚心,臣民早应共谅。乃本日御史安维峻呈进封奏,托诸传闻,竟有皇太后遇事牵制,何以对祖宗天下之语,肆口妄言,毫无忌惮!若不严行惩办,恐开离间之阶端。安维峻着即革职,发往军台赎罪,以示儆戒,钦此。

光绪皇帝这道圣旨,显然是为营救安维峻的生命。但他又怕慈禧加责袒护之罪,便立即召集大臣共同商议,把处分安维峻的决定奏请皇太后定案。慈禧太后闻奏后大怒说:“即此足了事耶毋乃己轻!”这时恭亲王奕?,跪奏说:“本朝百年,从未杀谏臣,乞太后原之”。经诸大臣奏劝,太后怒意“始为稍解”。这才决定将安维峻革职发往张家口军台,效力赎罪,始免除了安维峻的杀身之祸。

《清史稿·安维峻传》载:维峻以言获罪,直声震中外,人多荣之。访问者萃于门,钱送者塞于道,或赠以言,或资以赆,车马饮食,众皆为供应。抵戍所,都统以下皆敬以客礼,聘主讲抡才书院。在他被谪贬离京临行时,京都好友,特地选择了杨继盛故宅松简庵为他饯行,流涕相送。士大夫们还作画、作序、作诗奉赠送行。有一友人赠联云:“不学金人,斯为铁汉;暂留西域,终讨北洋”。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志锐(伯愚)特刻“陇上铁汉”印章一枚相赠。从此,“陇上铁汉”遂传遍全国。

安维峻离京时,京师著名侠客“铁胳膊王五”(名王子斌,别号大刀王五)等人,主动亲来保镖,并奉赠车马行资。甘肃赴京参加会试的侯乙青、李叔坚(于锴)亲自护送安维峻至张家口。李叔坚曾作《送安晓峰先生出塞》七律四首相送,其中云:“己拼一死答君亲,补牍重看泪转新。训政由来遵圣母,狂言何意有孤臣。”;“羽书昨夜达甘泉,横海楼船塑渺然。杜牧罪言难再继,公超雾市至今传。”

在五年的谪戍生活中,安维峻始终不忘君恩,一片赤诚报国之心不泯。如他《步杨忠憨公韵率成五古二首》诗:“国贼讨未成,遗恨长终古。他生犹谏宫,褒阙吾其补。”“臣罪本当诛,旷典空前古。平生未报恩,付与儿曹补。”

安维峻于光绪二十五年还乡还归里后,先后在南安书院、家乡私塾讲学。光绪三十三年夏,在兰州主持总纂《甘肃新通志》105卷、80册、300余万言,现已成为研究甘肃历史的珍贵参考文献。《通志》完成后,任内阁侍读,后又辞职。辛亥革命前夕,曾任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总教习。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辞职归乡,在家从事农业耕作和著述。著有《四书讲义》四卷、《谏垣存稿》四卷、《望云山房诗集》三卷、《望云山房文集》三卷、《诗文杂集》一卷等。

民国十四年(1925),安维峻终老于家乡柏堂山庄,享年七十二岁。《清史稿·安维峻传》载:“维峻崇朴实,尚践履,不喜为博辨,尤严义利之分。归后退隐柏崖,杜门著书,隐然以名教纲常为己任。每谈及世变,辄忧形于色,卒抑郁以终。”一个刚正耿直一生的人,抛却身家性命而不顾、勇赴国难的人,一个热血的人,面对满目疮痍、战伐四起的山河城垣,怎会安然阖目?

安公卒难瞑目,也是他身上那铁骨鸣响不已、热血难以冷却的结果,这不免让人想起宋代陆放翁的警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李鸿章为何怕安维峻

李鸿章在1896年4月受邀出使俄国,参加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他觉得自己已经74岁高龄,估计去冰天雪地、万里之外的俄国,很可能就回不来了。故此,他就在随行的马车上,带了一口白木的棺材。

尼古拉二世加冕,为何不叫别人,专门叫李鸿章去?因为李鸿章媚俄,结果在沙皇的威逼利诱下,李鸿章被迫签署了不平等的《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密约规定:清朝朝廷允于(沙俄在)中国黑龙江、吉林地方接造铁路,以达海参崴等等。

李鸿章不仅媚俄、媚日,还媚所有的西方列强,他是功臣还是罪臣,这不在作者的讨论范围之内,作者今天要说的是,抬着棺材出使俄国的李鸿章已经够不怕死的了,但他也怕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六品小官安维峻。

安维竣是甘肃天水秦安人,1893年10月,他被清廷任命为都察院福建道御史。御史这个官别看不大,可是职权范围却不小,他负责巡查官吏们的言行,或褒奖,或弹劾,全都由他来决定。

1894年,日军侵占朝鲜,接下来兵分两路,向中国进犯,一路日军渡过鸭绿江,接连占领凤凰城、九连城;另一路日军在花园口登陆,占领了金县。接下来,这两路日军相继占领了大连、旅顺,奉天危在旦夕。

李鸿章不思破敌之策,主张对日乞和,安维峻大怒,当即命人抬着一口棺材,直奔金銮殿,他随后对慈禧太后,上了一道著名的《请诛李鸿章疏》。

李鸿章是奉慈禧太后之命在做事,真正卖国的祸首就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看到安维峻的奏折,不由得勃然大怒,当即革了安维峻的职务,交刑部议罪,最后,还是光绪皇帝保下了安维峻,并将他发配张家口。

请诛国贼的正义之举,得到了国内众多民众的支持,《清史稿》有这样记载:“维峻以言获罪,直声震中外,人多敬之。”

安维峻流放之际,太多的人为他送行,有人送金银,有的送车马,有的送字画,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志锐刻了一枚“陇上铁汉”的印章,送给了安维峻。安维峻到达张家口后,亦是当地官员的座上宾。当时,有人这样赞道:可见公道在人心,晓峰于此不朽矣!

鲁迅先生曾这样称赞安维峻:(他)是中国的脊梁!

李鸿章和安维峻同样都抬着棺材,他们一个出国,一个上金銮殿,可是结果却大相径庭。这里面的道理想一想,却实是令人深思啊!

新闻推荐

兰州蜜桃全国桃王大赛获佳绩

【本报讯】8月10日,2018全国桃产业发展交流会暨“秦安怀”全国蜜桃大赛在秦安县举行。兰州蜜桃在大赛上获得“一金两银”...

秦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秦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且看荒山换新颜2018-08-09 03:39
评论:(“陇上铁汉”安维峻整理 赵麦雄)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