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牛道士者乃东汉名医封衡。生于公元116年左右,是陇西狄道(今天水武山县域)人。他是我国东汉末年从陇上走出的医学家,他创造的养生之道颇具科学性,在当时极受汉献帝和曹操赏识,为祖国传统养生医学奠定了基础。封衡是华夏民族引以自豪的古代科学家。封衡其一生饱读诗书,精研医典,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与华佗、葛洪、李时珍、皇甫谧等堪称中华十大名医之一,深受时人的赞许和爱戴,曾留下许多神奇的佳话。
早在幼年时期,封衡就入道家门,同时立下为民解除病痛的鸿鹄之志,专心研习医药。国家有关医药文献和志书记载了封衡刻苦学医的过程。曾在渭源县鸟鼠山一带采药。鸟鼠山,山虽不高,却苍翠秀丽,史载:山中 “鸟、鼠同穴”,鼠深而鸟浅,各自繁衍生息,不相侵害,故名。山腰有三眼清泉成一个倒立“品”字形,名“品字泉”。《水经注》有“鸟民同穴之山,渭水出焉”的记载。
封衡后来探访到长乐道人鲁女生在嵩山得到玉女所授《五岳真形图》和修炼之诀。于是便去寻访鲁女生。鲁女生隐居在华山,封衡找到了他,跟从鲁女生好多年。鲁女生观察,测试了很久,才问其来意。封衡请求鲁女生收己为徒,并传授《五岳真形图》。鲁女生见封衡心诚,又是有缘之人,便给他传授了《五岳图》,详细告知他修炼之诀,和修炼中各阶段的注意事项。封衡得到鲁女生传授后,又归隐鸟鼠山修行。封衡幼得师传,修炼于此,服黄精50余年,经常入山采药,炼制丸药,施舍世人。有时遇到病死之人,如尚未僵硬,便从腰间探出个小小竹筒来,倾出数粒丹丸。让家人灌服,死人很快便复活病愈。有时也不施药,用一根金针刺入穴位,病疾应手便愈。名声传得大了,求药人常常蜂涌而来。有时,封衡隐而不见,只留下空屋冷灶。有时,却与求药者不期而遇,随手施救。
汉建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非常注重养生之道,追求“龟寿永年”。为此,曾下令广招仙释与方伎人物,充作顾问。向他们征询修真养性之诀,强身祛病之道。当时招揽的人物有:左慈、华佗、封衡等方术之士十六人。其中,封衡字君达,以道术称,常骑青牛,故号“青牛道士”。汉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召问养生之道。封衡劝他说:丞相若想延年益寿,须得做到以下几条:减思虑、节饮食、慎房事、戒驱驰。以后,他又为曹操讲了许多养生常识。曹操厚待他。他不喜在朝廷留住,嫌那儿噪杂繁嚣,不能清静。几次辞行,都没获准。后来他揣摩曹操坚留他的原因,于是潜心著述。完成养生学典籍《容成养气术》、《灵宝卫生经》等10卷。书成之日,上之朝廷。然后飘然而去,归隐渭源鸟鼠山。
皇甫谧是魏晋时期杰出的医学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幼名静,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人。从坦席学儒, 武帝屡下诏征, 皆称病示就,终身不仕。中年患风痹, 乃钻研医学,专心著作,著有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史学著作有《帝王世纪》、《高士传》、《烈女传》、《玄晏春秋》等,成为名望颇重的一代学者。
皇甫谧小时候,过继给叔父,迁居新安(含河南渑池县)。叔父、叔母,尤其是叔母,很疼爱他。而皇甫谧自幼贪玩,无心向学,人们笑他是傻子。到了17岁,人高马大,竟“未通书史”,整天东游西荡,像脱缰的马,叔母对皇甫谧如此调皮捣蛋非常气愤,恨铁不成钢,常常为他的前途而忧虑。一天,她把贪玩的皇甫谧赶出家门,想要教训他。谁知他到了外边弄来了香瓜、甜果之类,洋洋自得地呈献给叔母,以为如此“孝顺”一番,便可平息叔母的盛怒。谁知叔母更加气愤,接过瓜果,狠狠地摔在地上,流着泪说:“你快20岁了,还是‘志不存教,心不入道\’,你要真心孝顺父母,就得‘修身笃学\’”。他很受感动,噙着泪花发誓要悔过自新,改弦更张,矢志苦学。从此以后,他刻苦攻读,虚心求教,一天也不懈怠。下定决心要编著一部针灸学专书。40岁时,他患了风痹病,十分痛苦,在学习上却仍是不敢怠慢。有人不解他为何对学习如此沉迷,他说:“朝闻道,夕死可也。”说如果早上明白了一个道理,就算晚上便死去,也是值得的。皇帝敬他品格高尚、学识丰富,便请他做官,他不但回绝了,竟然还向皇上借了一车的书来读,也算得上是一桩奇事了!封衡与皇甫谧交谊甚笃。皇甫谧曾问封衡,为何坚辞不受曹操封官、赠金?封衡淡淡一笑,说:“衡志在医术,心在民众。济世医疾,解除民苦,衡平生足矣。岂能为名利而动心乎?”其道德医风可见一斑。
封衡精于老庄之学,掌握了一套不同凡响的养性之道。善医药、针灸,常骑青牛深山采药,云游四海,为民疗疾,著有《容成养气术》、《灵宝卫生经》、《墨隐形法》,曾为地方历史医学和养性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渭水是黄河最长的支流,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民族文化,是我国丰富的中药材产地。封衡就在这幽静清雅,峥嵘万状的山中学道习医,踏晨露上山采药,披星月崖洞研医,精心研制丹、丸、散等奇效良药。有疾求医者,即取腰间竹管内的药物治疗,药到疾除,不取任何报酬。他高明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当地汉、羌各族人民的爱戴和崇敬,誉为 “神医”。
封衡有一颗热爱家乡、热爱父老乡亲的赤子之心,在年龄接近百岁时,回到了家乡武山。在家乡,他遇到生病的村民,不论是否相识,总能从腰间竹管中取出自制的药粉,供病人服用。说来真神奇,病人服过药后很快就会恢复健康。当人们问他姓名时,他总是一笑了之。封衡从不接受病人及家属的酬谢,他为乡亲们无偿治病的事迹曾在当地传为佳话。远近十里八乡的群众常常慕名前来就诊。封衡常骑一头青牛云游四方,传播养生知识,给群众治病送药,人们都爱称他为“青牛道士”。封衡在云游四方,为民解除疾苦的医疗实践中积累和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有《养气法》、《卫生经》数10卷流传后世。
一直到200多岁后,告别乡亲,离开渭源去了玄丘山,以后羽化而去。
新闻推荐
四门镇?是甘肃武山的一个小镇?四门镇在古代很长一段时期叫古豲道县?在四门镇一带?一度是中国历史上那个豲戎部落生息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寻找豲戎的遗迹? &nbs...
武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