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新闻 清水新闻 秦安新闻 甘谷新闻 武山新闻 张家川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天水市 > 武山新闻 > 正文

甸山白皮松树龄之大聚集度之高分布之广令人惊叹乡间小

来源:兰州晨报 2011-09-02 17:29   https://www.yybnet.net/

甸山白皮松树龄之大、聚集度之高、分布之广令人惊叹。 乡间小路通往秀美的甸山。 仪态万方的白皮松。 清人陶万达在甸山留下的石刻。 两当县灵官峡:峡口有一块白皮松纯林区,面积9000亩,约52万株。中国林科院洪涛教授来这里考察时说:“这是国内和亚洲最大的,也是世界上罕见的白皮松纯林区。” 武山县木梯寺:在干旱的红色断崖上,长满了白皮松。让人不得不赞叹白皮松生命力的顽强。

白皮松,属松科,别名白骨松、三针松、白果松、虎皮松、蟠龙松、蛇皮松,是我国特有树种之一,是东亚唯一的三叶松皮松,我国古代尚多,今湖北、甘肃、山西、河南、四川有野生片段林。在松树家族中,白皮松与长白松、樟子松、赤松、欧洲赤松一起,并称五大“美人松”,但五大美人松中,只有白皮松独享“松中皇后”的桂冠,可见人们对她的无比钟爱。

白皮松在我国多分布于秦巴山区,在甘肃省多见于陇南地区,8月27日上午,记者在成县红川镇的甸山,见识了白皮松的美丽风情。

甸山,距成县县城22公里,背倚西秦岭余脉,俯瞰甸河和广袤的田野,海拔约1000米。因奇峰峻拔,树木葱茏,状若游龙,当地百姓又称为苍龙岭。

车行进在红川镇乡间公路上,空气中都似乎散发着红川酒的酒香。一列山脉从我们出县城开始,一直陪伴我们前行。由于甸山河上的一座简易公路桥被山洪冲毁,采访车不得不曲里拐弯地从韩庄绕行。

出得村庄不远,一座如擎天绿伞的山峦俏生生地立于田野之上。

山上一棵棵松树,整齐地顺着山势向下排成一片广阔的松林。松干亭亭而立,松针细密,墨绿的颜色自下而上,满满地扑了一眼。

风吹过,山忽然就生动起来,一如国画大师用泼墨手法润泽而成,那饱满的绿意像是要从笔端滴落下来。

而在盈盈的绿色之间,一棵棵白色的树干像浮现出海平面的桅杆丛一样异常醒目。

陪同的当地摄影家燕海潮讲了一则真实的笑话让人忍俊不禁:先前,他陪同一位中央媒体的女记者到甸山附近的村庄采访,远远地,女记者看到甸山上的松树林惊呼:“你们的退耕还林搞得真好啊!这满山‘树干涂白\’要费多少人工?”

他解释说,那是白皮松,白色的树干天生使然。她不信,爬到半山腰才发现真相,不禁为白皮松的美倾倒。  

我们去的这天正值雨后初晴,泥泞的山道上布满了齐腰的灌木草丛,山势陡峭,我们几位相携着一边开路一边艰难地攀爬前行,好在茂密的杂草为我们提供了手攀脚蹬的便利,不用担心滑落到陡坡下。

踩着地面绵软的松针,和道边的一棵白皮松亲密接触,发现它树干的“白”,如同是女孩子的脂粉轻浮在树干上一般,淡淡的、粉粉的,让我禁不住要凑上去吹口气,想把那白粉吹掉,可终究是徒劳。

燕海潮说,白皮松是亚洲地区唯一的针叶为三针一束的松树树种(其他松树或二针一束或五针一束),其树干干皮在幼年时平滑呈绿色,到中老年则变成为白色,故有此名。白皮松的树皮多作不规则的鳞片状向外翻卷,称它为“花边树皮松”。

国外林学家认为白皮松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树种之一,据说,是德裔俄国人亚历山大“冯”辛格博士在北京寺庙附近首先发现白皮松的,时间是在1831年。其实,称为“发现”很不确切,顶多也只是在西方文化眼光烛照之下的“第二次”发现。因为,我们的古人早就把白皮松当作“白龙”、“银龙”或“神龙”看待,并留下许多赞颂白皮松的优美诗篇。如唐代诗人张著有诗云:“叶坠银杈细,花飞香粉干。寺门烟雨中,混作白龙看”,就惟妙惟肖地刻画出白皮松的曼妙舞姿。

从外形上看,白皮松似乎是松树和法国梧桐的“混血儿”,树冠比普通松柏要舒展得多,叶子虽为针形,但已经有了明显的婆娑之态。特别是它的树皮,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斑斓之美。

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甸山上连山越谷、悬崖上、乱山中、溪水边,密匝匝几乎是一色的白皮松,虬枝横斜,千姿百态,有的傲岸雄奇,有的婀娜秀逸,老树参天蔽日,幼树亭亭玉立于丛莽之中,令人目不暇接。

成县县委宣传部提供的《白皮松资源情况简介》有这样的介绍文字:“县天然白皮松分布较广,局部区域集中连片,面积大,林分状况较好,尤其以甸山为盛。具有典型分布特征的甸山白皮松县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成县红川镇东南部,地处南秦岭北坡山地,地理坐标在北纬33°42′32″——33°44′15″,东经105°53′50″——105°56′12″之间,总面积750公顷,因稀树古木白皮松的大量存在,自然形成了特殊的植被类型,中心地带以白皮松过成熟林为主的古树林,林分郁闭度0.9以上,树种组成8松2杂,边缘疏林地仍以白皮松为优势树种,树种组成6松4杂,多成块、片、带分布。经查明,保护区过熟林4公顷,每公顷保存株数362株,平均胸径35.5cm;成熟林6公顷,每公顷保存株数480株,平均胸径21cm;中龄林70.9公顷,每公顷保存株数786株,平均胸径11.3cm;幼龄林313.26公顷,每公顷保存株数1476株,平均胸径6.5cm;其中1500年以上株数6株,1000-1499年树龄之间26株,500-1000年之间274株,100-499年之间7.23万株。”

这组专业化的数据可见甸山白皮松树龄之大、聚集度之高、分布之广。

到甸山看白皮松,这是何等的诗意之旅?不止是今人,古人早已发现甸山的诸多妙处。

所谓“儒在庙堂,道在江湖山林”,早在北宋时期,甸山就有道教建筑。明代万历年间,道士张三丰曾游历此地。道教活动至清代达于极盛,山门、道观、戏楼、钟室、殿宇诸般建筑颇具规模,遍布于山间,当地绅士、富户夏天常去山上避暑纳凉。清乾隆年间,县令陶万达酷爱山水,游览期间,曾对甸山风景一一命名:如“苍龙叠翠”、“天池映月”、“天赐神功”、“锦屏对峙”、“万松涛声”、“松舞干霄”、“石碣凌空”、“古老仙洞”等等,并赋诗题咏,使甸山一时平添了几许文化色彩。

甸山的名胜古迹多已不存,值得一提的,要算达摩洞,工匠在东边悬崖下部凿出一处深2米、高3米许的洞窟,内凿成达摩祖师的雕像,正襟危坐,双目微闭,神情渊默,造型生动。只可惜不知是哪个朝代所开凿。

坐在达摩洞前的木凳上,欣赏山坡上白皮松美丽的姿容,倾听蝉鸣和松鸦的掠风之翼……

不忍归去。

新闻推荐

中国西部散文精选卷面世记者刘小雷近日资深编审

《中国西部散文精选》(1-4卷)面世  本报讯(记者刘小雷)近日,资深编审、我国著名散文家史小溪领衔主编的新时期三十年《中国西部散文精选》(1—4卷)最近由甘肃读者出版集团甘肃人...

武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甸山白皮松树龄之大聚集度之高分布之广令人惊叹乡间小)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