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武在看守所吃牛奶泡馒头
当年的凶犯已是风烛残年,走路也要民警搀扶
1984年3月,武山洛门“3·13”血案震惊全县,血案制造者背负着一死一伤命案亡命天涯;
28年的旷日追捕终因嫌犯踪迹全无而遥遥无期。28年后,当“死”而复生的凶手以投案自首的方式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已是步履蹒跚风烛残年……
命案悬而未破
10月10日上午11时许,武山县洛门镇南街村村民与往常一样忙碌着、人声嘈杂。近年来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让这个昔日的城边村看起来与县城无异。
1984年3月13日发生在此处的一桩兄死弟伤的血案,由于时间过得太久,加之此处人口流动太大,现在这个地方知道此事的人已经不多。
然而,在洛门镇某单位上班的刘云一说起这事,言语中仍难掩对逝者的怀念和对凶手的憎恨。
刘云已年过5旬,正是当年洛门“3·13”血案中幸免于难的弟弟。
“我家有一间临街铺面,当时的‘市管会\’不知怎么就把铺面让给了老武,我们一直讨要但没有任何结果。1984年3月13日,老武突然冲到我家,也没多说几句话就把一把石灰撒到我哥的脸上,然后持刀就砍,只记得我哥的头上好像被重重砍了一刀,我的右肩部和腰部也挨了两刀,之后我就不知道了,等清醒过来时人已经躺在医院。这时我才听家人说我哥已走了!”
案发后,武山警方紧急出动,但凶手早已逃之夭夭。
一场旷日持久的追捕战打响了。
近30年来,武山县公安局的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洛门派出所的所长退了一茬又一茬,然而对老武的追捕却丝毫没有放松过。
“我是2006年到任的,从我坐在这个位子上的第一天起,这起命案指标就背到我身上了!”现任洛门镇派出所所长薛书全说。
“案发后到我来前,这个派出所换了最少10任所长,这起命案的材料像接力棒似的一届届传了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案件有关的线索和资料越来越少。尽管发案后警方锁定在逃的老武是嫌疑人,但他一天不归案,这案子就要悬一天,无法定案。”
据洛门镇派出所调查,案发前,时年53岁的老武是县城某单位职工,妻子也在县城工作。由于种种原因,两口子一直没有生育,领养了一子一女。案发后,当时正值年幼的两个孩子回到生父母身边。从此,老武似乎从人间蒸发,断了一切联系。
“那时候,通讯设备少之又少,而第一代身份证也是1987年才开始办理的,因此给追捕老武带来很大困难。”薛书全说。
薛书全到任后研究案情时了解到,由于发案时间长、逃亡时间久,2006年全国公安联网后,老武是武山网上追逃的第一人。
记者在在逃人员档案上看到,老武的照片仍是年轻时的照片。
嫌疑人“死”而复生
在今年的全国清网行动中,“老武命案”自然成了洛门派出所重点排查的案件之一。
此次排摸中,一个意外消息传来,犯罪嫌疑人的家人称老武已经于2005年因病去世了!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负责该案的洛门镇派出所民警觉得,28年来,尽管这个消息来得突然且未经证实,但至少是多年来关于老武案件中惟一有价值的消息。
办案民警以查实该消息是否属实为案件突破口,开始顺藤摸瓜。
为了找到老武的“坟头”,民警们没有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先直奔老武的老家武山县嘴头乡,对其家属、关系人及落脚地进行走访调查,得知其家属有可能在兰州的消息后,又辗转兰州、白银两地。最后,当民警好不容易打听到老武当年养子的住址后,见到了其养子的爱人,儿媳称,公公于2005年因病去世。之后,民警了解到,养子的生父的确是2005年去世了,而媳妇口中的公公指的也是生父,至于养父的事,媳妇并不知情。
随后,几经周折,民警们见到了老武的妻子,其妻称丈夫已于2005年农历八月去世,后事是武山县城关邓家堡的亲戚邓某帮忙处理的,具体埋在哪里,她也不知道。
人去世了家属却不知坟头在哪儿?这在向来重视丧葬礼仪的当地来说,有些难以让人信服。
民警们顾不上长途疲劳,连夜赶回邓家堡。
当得知民警调查老武的事时,当事人邓某一时情急,赶忙一个劲儿地说:“人是我叫来的人处理的,我也不知道当时埋在啥地方了!”说完,在民警的追问下,他一一说了几个人的名字。
随着案件调查的进一步深入,民警们心中的疑团越来越重。不可思议的是,邓某口中所说的几个人现已全部去世,死无对证!
“在接下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邓某所说的当时给他帮过忙的一个人早在2002年就去世了,人早死了怎么还会在2005年8月帮着埋人呢?其次,另一个人虽说是2006年1月去世的,但因得重病,2005年8月炕都下不了,因此也不可能去帮这个忙。”办案民警觉得邓某事先为此事做足了功课,但谎言终究是谎言!
第二天,民警们再次站在邓某身边时,邓某深知自己的谎言被揭穿了。
“老武的家人给我打电话,‘后事\’处理一事也是他们安排让我说的。”邓某说。
考虑到老武已年过8旬,继续过颠沛流离、居无定所那种不安生日子的可能性不大。于是,办案民警再赴兰州,给他的妻子做工作。
“事情明摆着,80多岁的人了有病不敢去看,这种提心吊胆躲躲藏藏的日子,他们也备受煎熬。”薛书全说。“刚开始,家人也有顾虑,最后慢慢也就想通了!”
自首为求心安
9月25日下午5时许,在老伴的陪同下,老武在洛门派出所投案自首。虽说年事已高,但他思维清晰,对自己当年所犯罪行供认不讳。
28年后,武山洛门“3·13”命案宣布告破。
据老武交代,案发前,同村刘家有间铺面卖给了当时的“市管会”,而他则是从“市管会”处将铺面买了来。没想到刘家突然找他要铺面,他自然不同意,双方为此闹得很不愉快。案发当天,他正在上班,突然有人跑来说刘家正在拆铺面,他跑去看时,房子的瓦片几乎都没了,他没拦住。眼瞅着自己的房子被人拆掉,情急之下就把傻事干下了。
“由于发案时间太长,当时处理案子的民警早都退休了,因此,关于案件是如何发生的,老武的交代和刘云的说法有出入,但无论如何,老武当时杀人了这是事实。”办案民警说。
经历28载逃亡路,当时的犯罪嫌疑人老武如今已变成一名耄耋老者。
“投案那天下午,当我站在派出所2楼的窗户边看到老武被民警搀着从车上下来,他佝偻着腰无法直立行走时,我心头一惊,误以为民警给老武戴了刑具,忙跑下去近身查看,发现老武因年事已高,即使正常行走也需要人搀着。说实在的,他现在这个样子,就是堂而皇之地进10趟公安局,也没人能把他认出来。”武山县公安局局长闫甲午说。
10月10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武山县看守所谈话室见到老武时,他在两名年轻在押人员的搀扶下,坐了下来。
据老武讲,他当时把人捅伤后,害怕被追究责任就跑了!当时身上没钱,跑到火车站后爬上火车就逃到了北京,一边乞讨一边找活干。在北京呆了不到1年,心里老惦记着自己犯下的罪,又爬上火车往回走。当车行至宝鸡时,正好遇上一个从武山一带过去的养蜂人,从这人口中得知被捅的两人中一人死了时,他觉得宝鸡不能呆了,于是又逃到上海。没过两天,心里老是七上八下的,看见警察就想跑,最后,在他跑新疆的半道上,流落到了四川成都等地,在逃亡的后20年时间里,他选择了用刻碑换饭吃。
“在逃亡的28年中,有多一半时间是在乞讨中度过的。”老武说。
2005年,他感觉身体一天天力不从心,想尽法子和妻子取得联系,并将妻子带到兰州,靠妻子的退休工资度日。
今年,武山县公安局的民警多次找到家人,规劝他自首。想想自己年龄这么大了,已是有今天没明天的人了,如果再不将自己当年犯的案件交代清楚,恐怕就没人能说清了。这样一想,自己也就想通了。
“尽管这份悔悟来得太迟,但最起码在一辈子结束前将压在心头几十年的事放下了,自己也就心安了。”老武说。
来到派出所的当天晚上吃完饭不到10分钟,老武的呼噜声就响起了。第二天他给民警说:“踏踏实实睡的这一觉,是28年以来第一个安稳觉。”
案了血债难了
随着老武的到案,曾引起轰动的“3·13”案件尘埃落定。
“这个人你认识吗?”记者指着老武投案自首时警方拍的照片问当年血案的幸存者刘云。
“不认识!”他定定地盯了照片一会儿,语气肯定地回答。
当站在一边的薛书全告诉他这就是当年的老武时,刘云脸上掠过一丝激动,这辈子还能见到活着的老武,他有些意外。
“案发后,由于二哥不幸身亡,侄子一家曾对我有些误会,我们之间的来往就很少了。案发后的10多年里,我曾无数次去过老武家打听他的下落,然而音信全无。我曾暗自发誓,一定要把这个人逮回来,给死去的二哥讨个说法。”刘云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觉得自己此生还能见到活着的老武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我当年才20出头啊,当时虽说抢救过来把身体的伤治好了,可心头的阴影至今无法散去。现在好了,他到案了,也算给死者有个交待了,就看法律怎么处理吧!”刘云的态度很坚决:“难道因为他老了不能动了,一笔压在我心头几十年的血债就一笔勾销吗?”
9月26日,老武涉嫌故意伤害致死罪被武山县公安局刑事拘留。记者了解到,由于该犯年老多病,腰椎曾受伤不能正常行走,平时借助拐杖且要他人搀扶。到看守所后,由于生活不能自理,需同监室的人照顾护理。与此同时,他自称一直腰腿疼,入所后旧病加重,不但不能正常排便,而且看守所提供给在押人员的饭菜他也不能吃,每日只能靠药物和奶粉泡馒头维持。9月28日,他被送往县医院检查,医院诊断其患有“陈旧性腰椎骨折”、“腰椎骨质增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中,羁押人员在羁押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以及70岁以上老年人,看守所可以不予收押。收押后发现上述情况的,看守所应当书面通知办案机关依照变更强制措施的规定,建议对该犯变更强制措施。
10月10日,武山县公安局局长闫甲午对记者说:“这起积案虽说破得有些艰难,但最终是破了。现在看来,嫌疑人老武是截至目前我们所有案件到案的在逃人员中,逃亡时间最长,年龄最大的自首人员。日前,县公安局已接到看守所递交的申请,对老武将采取什么管制措施方才妥当,局里正在研究。”
(文中人物除公安人员外,其余均为化名)■文/图 本报记者 王兰芳
新闻推荐
省财政厅:干部纷纷解囊设立“帮扶基金” 本报讯(首席记者王家安 实习生刘琼)2月23日,省财政厅设立“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扶基金”,财政厅干部纷纷解囊,该厅主要领导还带头捐出...
武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