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山县城出发,经洛门镇而上,就到了距县城五十余里外的鲁班乡,在渭河北岸的莽莽群山中,隐藏着闻名遐迩的武山水帘洞石窟群。水帘洞石窟群由显圣池、拉梢寺、千佛洞、水帘洞、三清洞五单元组成。
显圣池坐落于沟口,石洞中有一股喷泉汩汩冒出,形成二十里的潺潺细流,注入渭河。与水帘洞遥遥相望的地方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窟——拉梢寺。
拉梢寺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拉梢寺大佛崖上有摩崖造像、壁画、浮雕。寺内保存了大量北周至元代的佛教艺术作品。
水帘洞居峡谷南岸,是石窟中心地带,山体像朵含苞初放的莲花,瓣纹清晰可见。水帘洞在形似斧劈的试斧山东侧之峭壁上,是一个约50米长,30米高,20米深的拱形自然洞穴。以前每当雨季,洞顶、洞壁泉水、雨水一齐涌出,洞檐瀑布自山巅直泻而下,因状若水帘而得名。
洞内寺院殿宇分上中下三台而建,上有菩萨殿、老君阁,中为四圣公的五公菩萨楼,下为圣母殿、三霄殿、药王殿等,其上层楼内塑有大势至菩萨,当地民间有关于麻线娘娘的美丽传说就源于此。洞东壁遗存136平方米的壁画是由北魏开创,经隋、唐、五代、宋、元多次复绘。正中大佛头顶飞天,手捧供物,临风飞舞,形态奔放,是水帘洞壁画中最具有时代性的早期优秀原作。整个洞内楼台、泉石、雕塑、画像相辉相映,大有天然布景之趣。
四川省著名作家牛勃先生在《水帘洞抒怀》中这样写道:“一座山浓缩为一个洞,一个洞定格为一棵树,神采飞扬的故事,流溢在曲虬而苍翠的枝叶间,高古而邈远。峰峦能阻遏天际流云,能阻遏西山暮雨,不能阻遏的是穿越岁月的思想,在丁香的芬芳里弥漫,在溪流的婉转里轻吟,而佛,永远以这样一种说法的形象永恒,让莲花不败,而岁月,早已醉倒在天国的馨香里,一个千年,又一个千年。”
只要一走进悬崖深处的水帘之下,远远的就能看见银白色的水流一缕一缕地倾泻下来。风吹过来,把水吹成轻雾洒在行人脸上,凉丝丝的。翡翠一般的瀑布撞在岩石上,水花四溅。太阳下,飞珠碎玉如天女散花般晶莹透亮。而现在水帘洞水幕缱绻,氤氲四起,蔚为壮观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四处寻找而去,隐约从峭壁上看到绘制于千年前的那一幅幅壁画。其神韵,线条,颜色都不愧是大手笔之作,令天下游客叹为观止。
水帘洞的壁画出自各个时期。不仅壁画的手法有异。这些壁画是当地人生产生活的见证,人物不着佛教服装,其中一幅图案明显是耕牛拉车图。而表层图案则明显与佛教文化有关,佛祖释迦牟尼及其二弟子图案清晰可见。更让人惊喜的是,在这里看到的菩萨还都是男身,因为两唇上的胡须非常明显,这与后世的菩萨像有着很大的区别。
从拉稍寺沿沟进一公里之处便是千佛洞,因壁画绘千佛而得名。洞内原有七窟,现残存砂崖面雕像和壁画,造像丰满,神态各异。特别是菩萨像丰盈清秀,颇具北周特点,部分造像含有西魏遗风,是研究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重要资料。
水帘洞之奇,不仅在于洞之奇,更为奇特者则为树之奇。在水帘洞,有两棵千年奇树。一棵虬枝交错,形态奇异,另一棵枝叶婆娑,树干笔直。水帘洞中一通碑文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南海观音在“隋文中叶,投生李氏”,以笄之年,抗婚出走,途经显圣池,到水帘洞中坐化,为了显灵,将闻讯赶来的兄嫂手中的条刷和火棍,插地成树。而这条刷和火棍就是现在的条刷树、火棍树。传说终归是传说,却给世人留下了那么多凄美的怀想。
火棍树在菩萨殿旁,树杆挺直,树叶婆娑。条刷树就不一样了,树木已经干枯10余年了,但奇怪的是,这干枯的条刷树却丝毫没有腐朽的迹象,依然苍劲坚阔。条刷树是从水帘洞正前方约2米的位置伸出主干,基于地面平行的方向分出两根次主干,一根向斜上方,一根斜向下方插入地面;再各分出两根次次主干,然后或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生长,树冠面积有150平方米之多。
水帘洞里的菩萨殿是最大的一座,殿分上下两层,下层石壁洞中有一汪清池,皎洁如镜。菩萨殿上层一般不对外开放,横匾大书“西山暮雨”四字,饱满苍劲。与“菩萨泉”相对的东北峭壁上悬空修建着老君阁,亦名三清洞。三清洞的楼阁修得精巧险要,古色古香,气韵不凡。
武山水帘洞石窟群被誉为中国四大水帘洞之首,曾经在风雨飘摇中斑驳陆离,光华已去的名胜古迹经地方政府的修缮后,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摩崖浮雕容光焕发,壁画彩绘流金溢彩,经绵延千里高原气象更加苍凉悲壮,向世人诉说着她的前世与今生……
新闻推荐
鲁班山,古称中峰山,在武山县城东北二十公里处,为省级地质公园,内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鲁班山石窟。鲁班山丹霞奇峰神姿仙态,天光云影幻化徘徊;“几处云峰争鬼斧,万年木屑化灵花。”远眺群峰,或巨石擎天如金...
武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武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