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雅春
“去年贷了多少款?”
“6万元。”
“***款不是5万元吗?你怎么比其他人多了1万元?”
“村上还有互助协会哩,又贷了1万元。”
“贷款用在啥地方了?”
“养羊着哩。”
这是4月6日,记者在武山县马力镇袁河村村民温全德新盖的羊圈里,与他的一番对话。
这个140多平方米的羊圈,很有点现代养殖业的“派头”:中间是一圈钢架结构的围栏,上面有放食槽的架子,四周是羊活动的地方,门一关,人可以在中间自由出入投食。这是温全德仿照电视上养殖场的样式自己设计修建的。
记者问温全德,是不是将6万元一次性都用于盖羊圈了,温全德说:“6万元是买羊、盖羊圈拉砖、买钢材,分了3笔拿到的。”
“之所以分批发放***贷款,就是看农户是不是真正把钱用于脱贫致富的产业和项目上,用钱‘生\’钱,产生更大的效益。”陪同我们采访的驻村帮扶干部、科技特派员杨东平介绍说。
村里的木匠关望生,以前做零工,谁家有红白喜事就走村串户去揽活。去年贷了5万元***款,买了三轮车,买了冰棺,自己还开始进木料加工棺木,去年收益2万多元。说起贷款的事,关望生有点不好意思:“我自己没想贷款,害怕没有担保贷不下来,也担心利息太高还不上。村干部到家里来讲政策,说***贷款由政府全额贴息3年。我才打消了顾虑贷了款。这个政策确实好,我已经从中得到了实惠。”
袁河村有村民306户1637人,辖袁河、曾河、红崖沟3个自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27户1000人,贫困发生率61%。***工作开展以来,在多方支持下,袁河村先后启动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届时处于半山腰的红崖沟群众将实现下山挪穷窝,入川奔小康;同时,硬化了巷道,修建了护村堤防,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以及村内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政策的落实和村容村貌的改变,群众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发展产业和脱贫致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是由于农户还款能力弱、贷款风险大等诸多因素,商业银行面对困难群众的渴求也是望而却步,贫困群众贷款难、贷款贵成为制约脱贫致富的一大障碍。***专项贷款就是瞄准最贫困的地区、最迫切的问题,急贫困县区所急、想贫困百姓所想的一项利民政策。通过积极协调,袁河村目前已累计落实***专项贷款460万元,受益群众达到92户。成立了扶贫互助协会,为13户贫困户落实扶贫互助资金13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资金短缺的难题。同时,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鼓励群众结合实际将贷款用于发展致富产业。目前,发展养殖的群众达到30多户,有10余户群众入股建筑企业分红,近30户群众计划种植中药材。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54元,减少贫困人口130户59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85%,实现整村脱贫。
袁河村只是武山县落实***专项贷款大力发展致富产业的一个缩影。该县在***专项贷款政策的落实中,积极破解贫困群众发展的资金短缺难题,探索出了“银行+融资平台+企业”、“银行+龙头企业+农户”模式、“政策性贷款+企业+农户”、“扶贫项目+企业+农户”、“扶贫互助社+企业+农户”五种金融帮扶模式。发放***专项贷款5.76亿元;建成扶贫互助协会204个,互助资金达到5100万元,建成金融便民服务点253个,发放“中和农信”贷款1000万元,实现了有需求的贫困户专项贷款、扶贫互助社、金融便民服务点、贫困村“中和农信”网点“四个全覆盖”。与深交所、省信用联社等单位共同开发了“深银通”“陇菜通”等信贷产品,有效解决了群众借款难的问题。
“有***政策作保障,有扶贫贷款作支撑,有帮扶单位鼎力相助,有群众脱贫致富发展产业的主动性,有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这一场扶贫攻坚战一定能打赢。”武山县县委书记索鸿宾如是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胡丽霞】4月21日,市政府召开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视频会,贯彻落实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市委...
武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