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翟继宗
干净的小院鲜花盛开,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达,道路两旁的风景树整齐划一,摇曳多姿,功能齐全的文化广场上映衬着广大群众载歌载舞的身影……如今,行走在山丹乡村,到处彰显着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
基础夯实生活美
“晴天出门一身土,雨天进门两脚泥”,这是该县位奇镇汪庄村以前的模样。如今,走进汪庄村,道路整齐通畅,垃圾定点堆放处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满面幸福笑靥。汪庄村的变化,是该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县先后集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通村水泥路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硬化乡村道路1100多公里,全面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全县行政村通畅率达到100%。完成安全饮用水入户39886户,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16300户,农村砖木砖混结构住房比例达到90%。农村有线电视、通讯电话入户率达到100%,行政村通宽带率达到100%,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村容整洁环境美环境不改善,“美丽乡村”就是一句空话。该县结合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集中力量组织开展以“美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治四乱”(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柴草乱堆、废膜乱扔)、“清五堆”(土堆、粪堆、柴草堆、沙石堆、垃圾堆)为主的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现状得到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宜居宜游新山丹的城市名片更加响亮。该县位奇镇、清泉镇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芦堡村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花寨村等57个村被评为省、市级生态村。
产业富民心里美
“住上好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该县把产业发展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坚持把培育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不仅村美了,还要让群众钱包鼓起来。该县全力发展以设施农业、规模养殖和劳务产业为重点的农民增收致富产业,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7元。今年,全县流转土地面积达到29.2万亩,以马铃薯、高原夏菜、中药材、葵花等为主的新兴优势产业快速发展,以肉羊肉牛为主的规模养殖小区达到81个。建成境内外劳务基地84个(其中境外5个),年输转劳务稳定在6万人以上,年劳务总收入突破10亿元以上。乡风文明精神美物质富足了,精神文明更不能落后。近年来,该县积极兴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全县110个行政村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建成农村文化广场81处,乡村大舞台67个。积极组织农民运动会、趣味运动会、三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好家风、好家训”等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弘扬正能量,传播文明乡风,让农民群众既“身有所栖”又“心有所寄”。
“美丽乡村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这已经成为该县农村居民们的共同感受。置身于山丹乡村,眼前美丽舒适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留连忘返。村子变美了变靓了,村民们的笑容写着幸福、透着欢乐。
新闻推荐
本报讯 将存有15万元巨款的鞋盒放在床下,不料却被其信任的老乡盗走。城关警方接到报案后,仅用两天时间,就在天水将盗窃嫌疑人许某抓获,并追回被盗巨款。 &nbs...
武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