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新闻 耀州新闻 宜君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铜川市 > 铜川新闻 > 正文

“半通斋主”的文化情怀 ———专访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刘炜评

来源:商洛日报 2016-07-13 21:43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刘西艳 郭玮

旧时,商洛山野之地,房舍简朴,书刊贫乏,却风行以报纸棚顶贴墙,满世界大事小情、趣闻掌故,便随之挂在墙壁上。有商州小孩喜欢读报,拜亲访友,绕着墙面,看完贴墙用的报纸,未觉过瘾,便搬着凳子,放在床上,攀爬上去,引颈观看,一时成为笑谈。三四十年后,这商州小孩成了大学教授,家藏图书两万余册,整日浸染其中,便也琢磨出些许文学之道。这次,在商洛市青年文学人才培训班上,我有幸认识了这位号为“半通斋主”的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刘炜评老师,听他与我分享他在“半通斋”里的文学故事,听他与我道来他所理解的铜川文坛。

谈铜川:从曾经的脏、乱到如今的时尚现代

刘炜评老师已经不是第一次来铜川,他说,“每次来铜川,都会有不同,有惊喜,这次来新区,铜川市变得快让我不认识了,现代、‘洋火\’、时尚。之前的铜川,虽然基础工业实力厚实,但在我的印象中,环境还是比较脏、乱,如今的铜川已经和脏、乱完全无关,面貌新,很现代。”

说起铜川作家时,刘老师谈到,“陕西的文学创作大多以乡土题材为主,铜川作家们的作品则不同,现代感和当代感浓郁,这与铜川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长期的工业氛围有关。铜川的作家们还比较勤奋,虽然现在文学不景气,但是他们依然能在文学这条路上孜孜不倦地追求,每位作家两三年就会出一部作品。如此浓厚的文学氛围在其他地方很少见。

谈青年作家创作:大道至简循序渐进

刘老师说,“陕西文学,既有骄人的过去和也还灿烂的当下,但也有后劲乏力,后继无人之隐忧。青年作家一定要认识到现在是一个‘泛写作\’时代,写作由原来的属于精英群体的工作下移为普通人的生活组成部分,所以不要把写作看成一种贵族化的追求,更应该持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因为文学本身就是让人轻松、快乐的。所以青年作家一定要有一个观点,‘只要文学写作是我愿意的事情,是快乐的事情,就值得自己去做。\’”

在谈青年作家如何创作的时候,他提到,“大道至简,文学虽然可以让我们去了解感知各种理论、说法、路数,但是回到本真最重要。文学是一种审美性的精神活动,不是功利化的市场。把文学看成沽名钓誉的手段,不仅会伤害文学,也矮化了自己,文学天生和名利财无关,文学更多得是对个人情致的体现。”

刘老师直言,“文学创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你追求拐弯超速、一蹴而就这些旁门左道,基本不会写出好的作品,因为文学不是冒险主义。现在很多作家上手就写长篇,这种倾向非常不好。贾平凹、陈忠实等等,他们都是从小短篇开始,写了很长时间,才开始上手写中篇,几年磨一剑,之后才是长篇。希望成长中的中青年作家一定要遵守文学常规,脚踏实地进行文学创作。”

刘老师还提到,文联等组织应该更有效地开展文化活动。办活动之前提前进行调研规划,了解文学创作者们实际所需,培训可以更有针对性。文联对青年作家的帮助作用也能进一步发挥。

谈自己的文化情怀:从“阅读饥渴症”到职业与志业的双重统一

刘老师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有‘阅读饥渴症\’,根本读不到什么东西。小的时候去别人家玩,人家屋顶天花板上贴着旧报纸,自己个子低,够不着,就把凳子放在床板上,踮起脚看,一看就是半天。''刘老师说,是文学把自己引入到了非常遥远的场景中。比如读《牛虻》的时候,当时家里吃的是包谷糁,住的是土坯房,却在小说里看到了教堂,神父,看到了海岸,看到了修道院。“这些东西我在很多年之后才真正见到,小说把我带到了一个完全陌生但很神往的世界中。”刘老师笑谈,“虚拟的世界可以弥补现实世界的不足,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让你做梦娶媳妇\’。”

刘老师说,“到后来比较执着的喜欢文学则是因为自己在设定人生规划的时候想要达到职业和志业的统一。职业是饭碗,志业是志向所在。”他白天讲文学,晚上写诗,兴趣和饭碗成为了同样的事情。他说,“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文化归属,捍卫自己认同的文化精神。”

“自己干着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沐浴着文学的阳光雨露行走,知道干好这种事情的‘道\’和‘法\’,努力按照所知道的‘道\’和‘法\’往前走,于愿足矣。”对于如今的生活状态,刘炜评老师如是说。

链接 :刘炜评,生于1964年,商洛市商州区北宽坪人。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硕士生导师,著名评论家、学者。陕西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白鹿书院院士。在学术领域,主攻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新闻推荐

就业扶贫重在“造血”

本报记者吴洋凯韦懿近年来,铜川市人社局立足实际,把创业孵化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举措,推行“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不断引导树立贫困户的创业意识,培育创业能力,帮助贫困户提升自身“造血”功能,走出...

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川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半通斋主”的文化情怀 ———专访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刘炜评)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