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即由企业(合作社)向农户提供种苗、种畜禽、化肥、饲料、农药、技术等生产要素,农户进行种植(养殖)管理,企业按照市场价格收购或联系交易市场,进行订单式经营。
黄堡镇马村贫困户颜小宁,经帮扶干部认真分析其家庭状况和居住地理位置后,帮其申请了发展散养鸡200只的产业项目,并积极联系王益区滋润林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及代购产品服务。通过颜小宁的不懈努力,散养鸡产业逐步壮大,其家庭收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地改善。今年他计划通过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扩大养殖规模,新建养殖场地200平方米、蓄水池1个,将养殖规模扩大到1000只。
土地流转务工模式
土地流转务工模式,即农户将分散的土地使用权以租赁的方式转让给其他人或者经济组织,农户主要经济来源由种植业转为租金收入和务工收入,同时流转土地的企业(合作社)在用工时优先聘用贫困户。
梁家塬村梁宽行、石小夏等贫困户,以每年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20余亩给铜川市益民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按照该区产业扶贫奖补办法,贫困户在土地流转费用基础上还能一次性获得每亩100元的财政补贴。签订合同时明确要求,用工优先考虑聘用土地流转户,每天每个工60—90元,年收入比种地高得多。土地流转后,贫困户可继续享受粮食补贴等惠农政策,加上租金、务工收入,生活水平能够显著提高。
技术支持产业升级模式
主导产业升级,即以现有的苹果、鲜桃、核桃等主导产业为依托,通过低产园改造、果园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涉农物资支持、专业大户引领等方式实现扩能增收精准帮扶。
冯家河村主导产业为苹果,过去村上的苹果种植面积大、效益低,产量大、品质低,时间长、销路窄。近年来,村两委会不断提升改造,邀请省市区果树专家来村上对果农进行果园管理、市场营销等培训,组织群众对果树统一涂白、病虫害防治和苹果套袋,创建了冯家河村苹果品牌,并进行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实施了果业产业提升相关项目,带动了冯家河村苹果及整体农业效益的跨越式提高。贫困群众看到了产业升级带来的效益,积极进行果园改造,促进了自身产业发展,达到授之以渔、长期致富的目标。
“小额贴息贷款+光伏发电”模式
2014年底,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和保监会印发了《关于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的指导意见》,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量身定制了一款信贷产品。这种扶贫小额信贷的特点是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县级建立风险补偿金,探索出了有效解决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的新途径。
黄堡镇安村根据部分贫困户存在劳动能力不足、没有收入来源的现实情况,通过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为贫困户屋顶或院内安装了光伏发电设施,产生的“家庭发电”可以直接出售给电力公司,贫困户只需维护好自家的光伏设施就可以获得稳定收入。按照该区日照辐射强度,全年每户可以获得8000元左右的收入,可帮助部分产业发展能力不足的贫困户增收脱贫。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井丽君赵文宜)6月6日,铜川供电公司试点建立集营配调资源调动和业务运转于一体的供电服务指挥平台,旨在进一步提高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能力,提升供电服务效率和质量。6月12日,铜川供电公司供...
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