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台区陈炉镇永兴村的就业特岗员马芳莉就是这砾石中的一颗。
1969年出生的马芳莉,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家女,性格豪爽,乐于助人。2014年,她被印台区选聘为一名就业特岗员。3年来,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热心服务,友善待人,快乐奉献,尽职尽责。她通过广泛宣传,让就业创业政策家喻户晓;她通过认真调查,使永兴村劳动力数据详实;她针对性筛选用工信息,上门送岗位,有效地帮助村里的贫困户增加收入,缓解困境。
马芳莉一直信奉“三个第一”: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的保障作为第一目标。由于她常常主动、热心地寻找合适就业岗位给村上需要帮助的人,被永兴村的男女老少称为“闲事队长”。
永兴村村民田智怀,64岁,家里两个儿女已分别成家,老两口独自在村里生活。田智怀闲不住,感觉自己身体还可以,还想再干些灵活补贴家用,但是由于年龄的原因几乎没有哪个单位愿意用他。为此原因苦恼的田智怀找到了就业特岗员马芳莉,讲述了自己的诉求。马芳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经常与印台区职介所、陈炉镇劳动保障所联系,打听适合田智怀干的工作。偶然一次,马芳莉听说上街社区有位81岁的吴大爷前两年得了脑梗导致全身瘫痪,生活无法自理,身边时刻需要人照顾,儿女也在找人照顾的情况后,马芳莉想到了田智怀,工地打零工他干不动,下地干活也不行,但是护理照料吴大爷应该可以。于是,马芳莉就介绍田智怀到吴大爷家去做护工,也给田智怀增加点家庭收入。听着田智怀、吴大爷及其儿女的道谢声,马芳莉体会到了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是她工作的价值所在,同时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就业特岗员肩负的责任。
许海龙,35岁,离异,父亲已经80岁了,常年患有高血压,属于永兴村的一个贫困户。徐海龙原来在村里到处给人打零工,收入不稳定,更没办法保证父亲的医药费。后来,经马芳莉介绍,许海龙到苏州市某钻探公司工作,现在月收入4500余元。每月有了固定的收入,父亲的医药费也有了保障,徐海龙打心底感谢村里的好大姐马芳莉。
永兴村距离陈炉镇街道比较近,镇区生活着一些年龄偏大的老年人,由于子女居住远不方便照顾,马芳莉便介绍自己村上的妇女上门给老人们洗衣服、拆洗被褥等,老人们付一定的报酬,村上妇女也获得了一些劳动收入,可谓一举两得。龙柏芽是陈炉古镇的特产,今年清明节前后,马芳莉便召集永兴村和邻村的剩余劳动力50余人去采摘,并帮忙寻找镇上农家乐及一些餐馆以每斤5元收购,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也让这道特色菜品在餐桌上延续。每逢春节,陈炉的泼面等远近闻名,她便组织村上的剩余劳动力做泼面,卖给城里那些需要的人,让他们也多一份收入,又可以为陈炉旅游做一份免费的广告。近几年,永兴村做泼面的人越来越多。
“助一人上岗,帮一家脱贫,社会就多一份祥和。”在就业援助工作中,马芳莉收获了快乐,也感知到了肩负的使命,看着通过努力帮助村上的贫困劳动力实现了就业,家庭摆脱了困境,生活重燃起了希望,她感到特别自豪。她说:“就业特岗员的工作平凡而有意义,不仅要将国家政策准确传递,还要真正让需要就业的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些都是就业特岗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孟子曰:路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马芳莉认识到,在今年脱贫攻坚形势下,要让更多的人早日脱贫,自己的任务还很重,就业扶贫的路还很长,要更加努力,多为村民宣传政策,介绍工作,增加收入,更好地发挥一名就业特岗员的作用。(通讯员 党凤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冰剑)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高安全管理和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近日,铜川公路管理局举办了2017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培训会,该局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养护站长...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