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碑村村委会主任郭长全(左)和村民到药材种植基地查看药材长势通讯员 韩娜 摄
华商报讯(记者 侯建 通讯员 韩娜)“现在的双碑村,村民们吃水不用再挑了,看病、洗澡不用出村了,跳舞有广场了,wifi也已全覆盖了,过着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村委会主任郭长全颇为硬气地说,如今农村生活丰富多彩,幸福指数提高了。
“产业扶持金领到了,如何用好才是关键”
铜川市许多村子以地形、地貌命名,双碑是唯一以碑命名的村子。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双碑村,村名源于村头的两块石碑,碑文记录的是乾隆年间崔乃镛的事迹,乡人为纪念其功德业绩而立碑。全村485户人家,1850人,在铜川算得上是一个庞大的村落。
问及村里贫困户脱贫情况,郭长全领着大家到田间地头,指着地里种植的药材讲起了双碑村的“脱贫经”。郭长全说,在这场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他们村不等不靠、大胆创新,以发展农村村级集体经济为主,分散式扶贫向集中式扶贫转变,从而引领贫困群体脱贫致富。
同时,按照国家产业扶贫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各自发展的产业可领千元的产业扶持金,全村贫困人口54户,142人,一共能领十多万元。郭长全告诉记者,产业扶持金领到了,但如何用好才是关键。这也是他最大的心病和顾虑。
郭长全说,他看着领到的扶贫款,心想这54户贫困户情况特殊,家里不是没钱就是没劳动力,几千块钱的扶贫款发到贫困户手里能干啥?要是一下花光了,产不出效益,明年依旧脱不了贫。
核桃树下套植丹参
做大“村级集体经济蛋糕”
有了想法就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郭长全召集会议向村民谈了自己的想法,建议贫困户拿这十几万的贫困扶持金发展集体经济,搞个丹参药材种植,通过土地租赁流转、入股专业合作社盘活土地和劳动力资源,让贫困户当股东,把这“扶贫产业蛋糕”做大了再分、再投入扩大规模,这样“滚雪球”式的发展模式肯定让贫困户能脱贫,能致富。
经过多次商讨,最终以村委会主任郭长全的名字注册了一个金舵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股东是54户贫困户,股金是十多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并带着部分扶贫户到铜川新区上禾公司“取经”,产业长短结合,最后村上决定在核桃树下套植丹参。据了解,双碑村产业经济、长短结合,已种植核桃1500余亩、丹参400亩。其中400亩丹参明年就可以卖到上禾公司,收入预计可达80万元。
郭长全说,丹参卖了钱,给贫困户一家分一万红,剩下的二十多万再投入到丹参种植扩大规模,做大了“村级集体经济蛋糕”,赢了这场脱贫攻坚战,幸福生活就会来敲门。
新闻推荐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对封闭性,档案管理方法的陈旧性,使得我们的工作视野、思维和思路容易受到影响和制约。要实现思想观...
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