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喜顺
“立人先立身,好大夫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这是常挂在杨文彦嘴边的话。“做一名有良心的医生”是他行医的座右铭。
杨文彦是铜川市矿务局中心医院放疗中心主任,他有近30年的行医经验,先后接诊过无数位病情复杂、辗转多家医院的高危患者,帮助他们摆脱疾病,创造延续生命的奇迹。王安(化名)2003年发现肝癌后,曾被西安4家医院断言活不过4个月,13年过去了,他依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77岁王凤英,退休前是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传染科护士长,2002年被告患有胃癌时,她万念俱灰,甚至买好了墓地。15年过去了,现今她仍以一个医务工作者崇高的天职向癌症患者及家属讲述其自身的抗癌经历;张登朝,铜川矿务局铁运公司一名普通工人,39岁时被诊为小细胞未分化癌。面对无情的病魔和大医院的“判决书”,无奈的他只对杨大夫说了一句“我就交给你了……”。如今,20年过去了,他仍快乐地生活着、工作着。
说到放疗,人们自然就会和肿瘤、癌症这些严重病情相联系,也自然会生出畏惧心理。但在杨文彦这里,他却能让就诊患者感到温暖、重燃生活的信心。有位癌症患者说,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两年杨文彦曾9次,陪他到西安做介入治疗。当时别的医生根本不愿陪着他去求人看病,谁知杨主任一看病情二话不说就领着他到西安去,联系医院、联系专家,跑前跑后,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他就没我啦,这样的大夫在当今真是少见啊。”肝癌患者王安(化名)说,杨主任总是给人生命的力量和活下去的希望,不像有些医院,一看病历要么不接收,要么不用治疗药全用营养药。杨主任不放弃每一个病人,尽最大努力去挽救病人生命。
杨文彦的手机从来没有关过机,始终24小时开机,生怕有病人打电话联系不到他,耽误患者病情,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放疗科的医生每年可以有一个月假期,但他多年来也从没有休过,节假日都在医院和病房中度过。
采访间,一位女性患者推开了办公室的门,拿着刚刚化验完的单子询问杨主任“化疗期间需不需要吃药?要吃的话用量和时间怎样?后期还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杨主任耐心细致地倾听并一一作答,并叮嘱患者“要按疗程治疗,要有信心,一定会好起来的……”护士长王园园说,杨主任对每位患者都一视同仁,不管患者疾病难易,不分患者贫富差异,都能认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并力争做到解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如果说生命高于一切的话,那么守护生命并让其延续则更彰显价值。前段时间,鸭口矿一位范姓患者的儿子找到杨主任,激动地说,“经过您的治疗,老父亲已经多活了20年了……”
杨文彦珍惜病人的生命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多年来,他从死亡线上救回了无数癌症病人。“杨主任总是在绝望的时候给你生的希望……如今,我经过综合治疗后,身心得到了完全康复,像正常人一样投入到工作中。杨大夫定期对我进行回访询问,不像有些医生,看完病做完手术后就不管你了……”食道癌患者李志宏说,杨主任总是站在患者的角度通盘考虑病情、经济状况等,他不但当过外科大夫,系统学习过放疗及化疗,而且还能够把握一般肿瘤病人的病情并预测其发展。“这样的好大夫真是不多见啊……”自喻重生6岁的李志宏说。
“矿务局医院杨文彦,医术精湛为病患。用心沟通送情暖,患者家属齐称赞。”患者蔡某的家属给杨主任编了这首顺口溜。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畅岁库)7月11日,王益区赵家塬人影防雹站通过省人影办技术人员的专业检查,顺利完成了装备年检工作。通过检查,消除了人影作业的各项隐患,保证了该区汛期人影工作的安全有效。现场,省人影办...
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