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新闻 耀州新闻 宜君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铜川市 > 铜川新闻 > 正文

铜川实施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体制机制转型 打造改革“铜川版”

来源:华商报 2017-10-18 01:56   https://www.yybnet.net/

铜川,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曾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业基地。为避免陷入“煤竭城衰”的怪圈,铜川主动走上转型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铜川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统揽全市转型发展,突出问题导向,主动走上转型之路。

选好跑道

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

铜川市委书记郭大为援引美国战略和竞争力研究专家迈克尔·波特的一句名言说:“真正的战略不是大家在同一跑道上比速度,而是要选一条自己的跑道。铜川自己的跑道是什么?就是转型发展。”铜川因此也将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体制机制转型放在追赶超越的重点内容中来。

近五年来,铜川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追赶超越,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铜川王石凹煤矿旧址如今正被打造成陕西省唯一的煤炭工业遗址公园,此举意味着铜川加快走在转型路上;铜川照金近年来全力挖掘革命史,做好旧址、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打响红色教育品牌,照金镇已成一座规划布局合理、建筑特色鲜明、生态景观协调的优美小镇;铜川新区正成为铜川最靓丽的“封面”,成为铜川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46.5%的绿化率让铜川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新建成的全民健身馆是集全民健身、保健、休闲、养生于一体;养生文化成为铜川城市新名片;正在建设的大唐养生园将成中国“首个唐文化中医药养生主题园区”;全市建成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300万㎡、5.9万套,惠及困难群众5.7万户,困难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如今的铜川正在奋力追赶超越,打造改革“铜川版”。

勇于创新

推出一批务实有效的“新举措”

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凝聚了广泛改革“正能量”,铜川市推出了一批务实有效的“新举措”。

一是科学部署。

出台了《市委关于全面推进各项改革的实施意见》、《市委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和《重要改革举措分工方案》,形成了铜川市深化改革的“施工图”和“时间表”。

二是高位推动。

研究审议105个改革事项,各领域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改革任务全面实施,铜川改革的“四梁八柱”已经构建,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三是强化机制。

建立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分类备案制度、考核评价细则、信息管理办法、督察工作办法、改革成效民意调查等多项制度,建立全面深化改革年度任务、重点改革任务、自主改革任务、专项小组及区县改革任务4部台账。

多项改革

铜川成为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

放管服改革、国企国资改革、民主法治改革……一系列改革措施,让市民办事更便捷,广受好评。

推进放管服改革。

取消市级部门行政审批事项154项,下放28项,精简比例44.7%,提前超额完成省上提出的精简1/3的目标任务。

推进党政群机构改革。

市级部门编制减少10%,调整理顺县级机构28个。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累计关闭煤矿21处,退出产能1058万吨。

推进国企国资改革。

财税改革全面铺开。

推进产权登记制度改革。

市县政府不动产登记中心正式挂牌运行。

推进民主法治改革。

建立了党代表、市民代表、后备干部和大、中学生等列席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重要会议制度,全省率先实现了区县纪委融合式改革全覆盖。

推进文化改革。

铜川市成功入选国家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了足球改革,社会公众对文化生活满意率全省名列前茅。

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全面实施十三年免费教育,建立大学区37个,交流轮岗教师校长247人。

推进医药卫生改革。

全市所有县级公立医院人员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形成,铜川市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

推进司法为民改革。

法院立案登记制度、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行政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等改革全面铺开,社会治安防控“6+5+X”体系建设顺利实施。民生改革方案陆续出台,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实施,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试点引领

率先实施党建工作绩效第三方评估

率先在全省设立市级财经发展基金、率先建立“网上群众工作部”……这些措施,彰显了铜川改革的勇气和魄力。

董家河工业园区列入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煤电铝水泥大循环经济体系逐步形成。传统产业在困境中稳步发展,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电企业技改、水泥企业上大关小力度不断加大,着力建设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国家级试点改革顺利实施,每年可争取中省政策资金15亿元。2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初具规模。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中医药养生保健、全域旅游、接续能源、现代服务业等接续产业占经济总量30%以上,非煤产业占88%以上。

率先在全省设立市级财经发展基金,PPP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节能减排共获得中省节能减排综合奖励资金15.13亿元。全市41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523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窗口与229个部门后台终端全部实现专网连接,县乡中心全面设立民政“救急难”窗口,村级全面推行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加快铜川市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暨孙思邈医院正式开诊。探索制定了党代表驻室活动、列席会议、提案提议、视察调研、询问质询、通报重要事项、党代表进出等10项配套制度,基本形成了既符合中省要求、又具有铜川市特色的党代表任期制制度体系。

率先建立了“网上群众工作部”,运用“互联网”党建走实走好群众路线。推进市管干部、科级干部、村(社区)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实现了全市县乡村三级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全覆盖,为各级干部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年按县级10%、科级3%和村(社区)正副职5%的比例进行抽查核实,做到干部提、调、退、选“四必核”。

率先实施党建工作绩效第三方评估,打破了过去党建工作评估考核中党内“自说自话”的方式,让看得最清的“旁观者”来评估党建工作。

铜川市将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新发展理念,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发展取向,聚焦民生指向,统筹协调、精准发力,推进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再上新的台阶,确保到2020年,市委确定的34个重要领域的改革事项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高效管用的体制机制,若干领域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铜川市委书记郭大为表示,既然是改革,就要有一种只争朝夕的精神。追赶超越就是赶考,关键在拿高分,考出好成绩。拿高分、考出好成绩就要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来衡量。铜川决心在追赶超越、转型发展的跑道上越跑越快、越跑越稳、越跑越自信。华商报记者 袁小锋

新闻推荐

铜川市就业扶贫公益岗位全部上岗

本报讯(通讯员王杰)9月30日,铜川市如期完成省人社厅下达的2017年公益岗位开发利用任务。其中,就业扶贫公益专岗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03人,完成任务300人的101%;特设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318...

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爱粮节粮倡议书2017-10-16 11:43
猜你喜欢:
评论:(铜川实施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体制机制转型 打造改革“铜川版”)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