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心灵 实习记者 严利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中,铜川印台区相继涌现出了众多脱贫攻坚工作模范带头人,他们带着组织的信任、肩负着重大使命,以创新精神谋事、干事、成事,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为驻村帮扶工作树立了学习榜样,印台区政协机关党员干部任超就是其中的一位。作为上马村脱贫攻坚“四支队伍”的领队者,任超用激情与赤诚践行驻村诺言,用坚守与担当履行岗位职责,在区政协领导的强力支持下,他带领上马村帮扶干部一帮人,全力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为按期实现全面退出脱贫做出了积极贡献。
勇于担当奋力挑起重担
“作为年轻党员后备干部,就是要冲在一线干在实处!”采访时任超认真而有力地说道。他积极向区政协办公室领导提出请愿,主动担任上马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2017年,凭借着农村娃知民情、能吃苦、有干劲的优势,扎实认真开展帮扶工作。他组织机关干部在村上入户走访群众,宣传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调查摸底村情户情,及时制定了整村帮扶工作三年规划和当年帮扶计划;他经常昼夜加班,入户调查,扎实完成了区上安排的基础性工作;他上门找贫困户座谈交流,认真摸清每户实际情况,找准致贫症结,逐项制定帮扶措施,形成了以户为单位的家庭简介和精准帮扶方案,夯实了精准帮扶基础,得到了上马村广大干部群众、政协机关同事和区脱贫攻坚办的一致认可。
发展产业致力帮民致富
他把产业发展作为实现有效脱贫的头等要务,认真摸清村上五个组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形成了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针对一、二组紧邻河道的地理优势积极发展苗木产业,带动28户95人的贫困人口栽植苗木865亩,2017年群众直接增收达69.2万元。针对三、四组地处半坡的实际积极发展花椒产业,及时筹资9600余元,购买花椒苗4810株,帮扶27户贫困群众栽植花椒87.5亩,让群众看到了致富的希望。针对五组地处山顶平原的实际,积极发展苹果产业,争取1万余元为贫困户送去了农用化肥,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他还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多次组织各种政策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了群众的产业发展热情和生产技术。
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志,帮扶先帮智。他先后在村上制作了12米的长效宣传标语和8条宣传横幅,利用“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争当贫困户、吓跑儿媳妇”等贴近群众、贴近乡村的通俗标语,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积极联系在村上开展3次“文化下基层”活动,与医卫界政协委员联系,组织医疗卫生专家在村上开展了义诊活动,群众们朝他竖起了大拇指。
争取支持建好基础设施
任超的驻村帮扶工作得到了区政协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专委会主任、办公室全体领导及同事的大力支持。经过单位领导多次和市区有关部门联系,帮助协调争取到55万元资金修砌一二组护坡、硬化三四组道路,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更多方便;发动经济界政协委员在村上开展了扶贫捐款活动,确保了资金用在帮民解困上;积极向区政协争取到4万余元,为上马村新改造的党建活动室添置了会议桌椅、安装了监控等设施。
合力攻坚帮扶立见实效
“花椒大王”张常林,就爷孙两人在家,既要种地还要管娃,但他依然承包了8亩花椒园,当年就把五年的承包费赚了回来,引得周边群众争先恐后发展花椒产业。种养结合、多业并举的张双路,不仅栽植苗木,还承包了鱼塘,养了鱼、鸭、鸡等,现在日子过好了,两层的楼房也在农村盖起来了。2017年,他带领村上脱贫攻坚“四支队伍”,高质量完成了8户34人的脱贫工作,涌现出了一批自主脱贫致富的示范典型户。同时,他积极联系组织开展培训、介绍务工,为桂来顺之妻路葱玲联系落实了公益性岗位,实现了每月1480元的工资收入;介绍贫困户路长社到本村苗木合作社务工,落实了每月3000元的工资收入;帮助吴晓峰贷到5万元的扶贫贴息款,置办齐全了农村流水席设备,收入从以前的一单400元变成现在的一单至少1200元,一年就能稳稳收入5万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贾娴)近日,市交通运输局在局系统干部职工中评选出10名同志授予“交通好人”称号,其中,3名同志为敬业奉献好人,2名同志为见义勇为好人,1名同志为助人为乐好人,2名同志为孝老爱亲好人,2名同志...
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