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铜川市从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追赶超越,成功建成中国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多年来,铜川市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接续产业发展壮大,着力发展新型工业、高新技术、现代文旅等产业,构建更具活力的多元化产业体系。传统产业以航汽铝材为引领,形成了煤发电、电炼铝、铝深加工的循环产业集群,航空汽车用铝成为拉升经济的主引擎,年产600万只汽车轮毂项目、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的建设,使得传统产业实现质效提升。
同时,铜川工业逐步减轻对传统资源型产业的依赖,非资源性接续产业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医药等取得发展,比重逐步提高到目前的10%左右。数字经济、航天科技等产业集群正在陆续形成,产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从2003年起,铜川市就启动了棚户区改造和沉陷区、滑塌区群众整体搬迁工程,至今已解决了20余万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暖冬行动”,举办了扶贫产品交易会,“八星励志”扶贫扶志的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专题报道。
铜川先后建设了孙思邈纪念馆、全民健身馆、铜川书画公园、工人文化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城市宜居水平已经连续多年排在陕西省前三位。
铜川以文化自信为引领,以园区、景区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老工业集中区进行改造提升,建设了耀州窑文化基地,培育了一批新型文化业态。铜川还全力建设健康铜川,建成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等3个三甲医院,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全力办好群众满意的教育,实现了安全校车、学校取暖设施、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中小学幼儿园直饮水和寄宿制学校浴室全覆盖。
近年来,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铜川还入选了2019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
作为全国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全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示范区,铜川扎实推进追赶超越转型发展,成功创建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目前,正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华商报记者 袁小锋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岳军强)为提高职业病患者氧疗质量,保障患者氧疗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日前,市职业病防治院成立了智能氧疗中...
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