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成
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服务先行。志愿服务的广泛开展传递着社会正能量,营造出和谐社会氛围,为铜川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我们迎来创文决胜之年,继续践行志愿精神,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既是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需要,更是实现“首创首成”目标的必需。
创文两年多来,铜川市志愿服务工作明显提升,服务阵地日趋规范、服务队伍日趋庞大、服务活动日趋专业;今年以来,全市近10万余名志愿者化身宣传员、服务员、值守员等活跃在创文一线,处处闪耀着最美“志愿红”;文明劝导、洁城清扫、便民服务等,日常生活中总能看见他们奔走的身影,总能触摸到温情的画面……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志愿者正用实际行动引领着这座城市的精神风尚。
应该说,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流行,但我们应当正视,要想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同志仍须努力”,距离形成覆盖全市、组织完善、运作有序、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网络和体系这一目标,还有较远的路要走。如何进一步拓宽志愿服务范围,并常态化运行?如何让志愿服务队伍焕发蓬勃生机,深化志愿服务效果?怎样促进志愿精神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内化为时代品质?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志愿服务是个体善举,也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我们不妨将志愿服务当作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当下,全市已建成各类志愿服务队、突击队800余支,创文志愿服务提升行动也于上周全面展开,这些无疑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首先,我们要充分用好、用活现有志愿服务资源,继续在制度建设、平台建设、项目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发力。另一方面,解析志愿服务的内涵不难发现,志愿服务有别于无偿服务、义务劳动,强调的是发自内心的真情付出,以博爱精神帮助他人,同时在行动中提升自我。因此,高质量的志愿服务不应是临时性、运动式的,或停留在政府号召层面,而应浸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我们做好配套的志愿者激励工作,在落实现有激励政策的基础上,用更多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激励机制构建起长效的志愿者荣誉体系,通过注入精神力量让志愿者感受“好人有好报”,越干越有劲,进而以普遍的公民自觉意识换取志愿服务的蓬勃生机。
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志愿服务。志愿服务不仅存在于疫情防控中,不仅存在于文明城市创建中,还应把志愿服务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当作一种日常习惯。关怀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关心残疾朋友……从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做起,力所能及地把爱心渗透到琐碎的生活片段中去,让志愿服务无处不在。
当志愿精神贯彻到生活细节、志愿服务成为日常习惯,志愿服务事业才更有生命力。
新闻推荐
刘西林李荣在新区检查防汛工作时强调 扎实细致做好防汛防灾各项工作
本报讯(记者尤龙)8月4日,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刘西林,副市长李荣检查市新区管委会防汛工作开展情况。刘西林一行先后到正...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