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红
盛夏时节,铜川大地,玉米拔节,果菜飘香。规模化养殖小区里,肉滚滚的生猪长势良好;农业龙头企业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来,铜川市依靠政策、科技和投入的力量,补短板、促融合、发力创新,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一幅气势磅礴的现代农业壮美画卷正在铜川人民的砥砺奋进中铺陈开来。
藏粮于技筑牢粮食生产基础
2019年,全市耕地保有量146.85万亩,基本农田面积100.32万亩,守住了耕地“红线”,全年粮食总产量28.67万吨;农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7.2%……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粮食生产基础进一步筑牢,这些成绩的背后,都离不开铜川市多年来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农业生产期间,铜川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指导各地做好不同时期粮食作物的田间管理。面对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发生趋势,出动无人机,组织专业化队伍全面开展统防统治。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便捷,秸秆粉碎,捡拾打捆,让农业生产绿色又环保,为夺取粮食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提高铜川市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土壤生态修复,铜川市土壤生态技术创研中心研究生产了生物质营养水溶肥,并建成了10万吨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与自动化处理示范项目,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基本形成。铜川市农技人员选育的铜麦系列1—6号旱地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在全省累计推广340万亩,为陕西渭北旱塬乃至整个黄淮冬麦区品种更新换代和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技术支撑增强果业发展势头
盛夏的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压完了枝条,散发着阵阵香甜。
作为我国优质苹果、大樱桃、鲜桃等特色水果的优生区,近年来,铜川市强化技术支撑,引进龙头企业,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优化品种结构,推广“双矮苹果”宽行密植集约高效果园;在果园生产管理中,积极引导果农推行果园标准化生产管理,有效地确保了“舌尖上的美味”和“舌尖上的安全”。
“铜川大樱桃”“铜川苹果”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孟家塬桃”获得国家农产品地里标志登记保护。2019年,“铜川大樱桃”被评为“中国十大好吃樱桃”荣誉称号。在一批大项目、大企业的带动下,全市果业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提升。(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经济平稳运行中,2020年已经进入了下半场,铜川大地也迎来了“酷暑模式”。国家税务总局铜川市税务局持续...
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