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敏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铜川格林家具店创办于2000年,经理邢小娥对“守信”的理解就是:保持诚信,遵守信约。20年来,她一直秉承绿色理念,注重环保,关注民生健康,诚信经营,让消费者放心,为铜川的家具市场做出了榜样,注入了正能量。
让顾客明明白白消费 绝不以次充好
邢小娥从事家具销售行业20多年,始终遵守着“让顾客明明白白消费,一诺千金”的店规,力争做到让顾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邢小娥要求店员要如实给客户介绍产品的质地、产地,绝不弄虚作假,夸大宣传。合成板材绝不能说成是实木;合成皮革绝不能说是真皮。家具不同材料、不同质地,价格必须分开,绝不能像某些门店以次充好,牟取暴利。她经常给店员灌输的经营理念是:“销售只是服务的开始!”为了让顾客免去后顾之忧,她承诺:除国家规定的家具保修期外,家具的小五金配件终身免费更换。
不占顾客便宜,不让顾客受任何损失,是他们店不成文的店规。一次,有一位顾客预定了大宗家具,缴纳了5000元订金。拉走家具时却付了全款,没有扣除订金。年终时,邢小娥在盘点中发现多出了5000元钱,于是,邢小娥核对账单,千方百计地联系上顾客,自己驱车几十里把钱给送了回去。这位顾客大感意外,直夸他们做人、做生意都实在。此后,这位顾客也成了邢小娥的大客户。正是实实在在,诚实守信的经营,他们店常常顾客盈门,生意越来越好,陆续开了3家分店。
即使赔钱赔时间 也要急人所急
做生意,老板追求利益最大化。邢小娥接手数单生意,却遭遇了赔钱。
这些年来,有多位顾客买家具时给他们店交了订金,由于新房没有装修好或其他原因,过了一年半载才来拉货。此时,由于原材料、运费、人工等费用随市场有了涨幅,家具价格也水涨船高。如果按原定价格销售,他们店就得赔钱。员工们不同意,想让顾客补钱或者退掉订单。邢小娥却说:“这是市场波动,无法预测,这不是顾客的责任。算了,我们就赔些钱卖给顾客吧。开店的声誉比钱重要!”
5年前,印台区一家企业第二天要开业,老板预定了50套桌椅。购买家具,一般要提前两三天联系厂家生产,但因为急用,该老板请求无论如何也得及时送货。看着该老板着急的模样,邢小娥心软了,就接下了这个单子。可是,自己库存的桌椅不够数。邢小娥又从市场同行处调货,但同行也没货。邢小娥只能雇车到西安批发部拉货,来回运费还得自己承担。货拉回来后,邢小娥又安排两名工人连夜赶往该企业进行安装。结果,从当天晚上一直安装到次日凌晨五六点才完工,没有耽误该企业一大早的开业典礼。事后,该老板对自己计划安排不周深表歉意,再三感谢。
宁愿自己吃亏,也要做到坚守诚信;即使自己赔钱,也不让顾客有所损失,这就是邢小娥做人、做生意的风格和本色。至今,还有一些家庭困难的顾客因急着给孩子结婚,赊欠十几万元的家具款尚未支付;她还赊欠家具、借钱给数名店员,帮助他们开店创业。
无论做生意还是为人处世,邢小娥都始终做到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她以身作则,感染带领员工、亲友、女企协会员都要做到“诚实守信”,让社会风气更加文明,向上、向善、向好!
给行业注入正能量 绝不拖欠厂家一分钱
家具行业有个行规,就是零售商进第一批货时,厂家可以赊欠。第二次进货时,必须结清上一次货款。
邢小娥和多家厂家合作,每年都有赊账,每家都在10万元左右。邢小娥深知资金流动的重要性,每到春节前,她常主动给厂家结算欠款,让厂家安心过年。第二年,厂家仍愿意继续给她赊账、放货。
成都一家具厂家驻西安办事处经理李峰说:“邢姐每年都在我这里赊账十几万元,一到年底,她就及时给我结算,我最放心她了。有的零售商不干了或者转行了,手机也联系不上,赊欠货款就打了水漂……邢姐不是这样的人,我们老家的好些厂家都和她打交道,她是公认的、信誉度最高的代理商。她赊多少钱,我们都愿意!”
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她热心公益,多次捐款捐物,长期资助贫困学生,爱心捐赠达10多万元;2015年她们姐弟6人捐款100万元,为家乡小丘镇红岩村修建了400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室、文化室以及文化广场,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电视台、《陕西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
2017年,邢小娥的娘家荣获陕西省委、省政府颁发的“陕西省首届文明家庭”称号、全国妇联颁发的“全国最美家庭提名奖”。
新闻推荐
为全面检验铜川公安巡特警队应急指挥、远程机动、协同作战、后勤保障等综合实战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响、战得...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