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龙
近日,铜川市印台区法院执行局执结了惠某某等14名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印台区某村三组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系列案件,该系列案件能够顺利执结完毕,离不开村上网格员的努力。
这14件案件受理后,印台区法院执行局随即向被执行人送达了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称小组没有经济收入,账务全归村委会管理,小组没有处置权。在法院的敦促下,村委会召开了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代表认为这14名申请执行人只是户籍在村上,已外出多年没有在村上居住,不应该参与征地补偿款的分配。
为从根本上化解村民和集体组织的矛盾,实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村上网格员挨家挨户讲法律说人情,村委会最终同意履行。
“许多村民在面对执行干警时有所顾忌、不愿敞开说,但网格员不一样,平时都是乡里乡亲,不论是信息及时性有效性,还是在思想劝导、法律宣传上,网格员都更有优势。”印台区法院副院长李峰说道。这是铜川市推进法院助力市域治理法治化、网格助力审判执行高效化工作的一个真实缩影。
今年年初,铜川市印台区法院先行先试,在全省法院率先推行基层网格员协助执行工作模式,将执行工作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成为全省首个基层网格员助力法院审判执行工作试点单位。该项工作启动以来,网格员共计协助法院查人找物67人次,送达法律文书48件次,协助执结案件67件次,占同期执结案件数的32.2%,执结金额20余万元,有效提升了执行工作效率。截至8月底,印台区法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435件,执结298件,日均结案1.89件,结案率为68.51%,结案率和平均结案用时均排名该市法院第一。
铜川市委政法委、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印台区执行网格化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反复调研总结,形成了全市“双助双化”工作实施方案,并决定在全市推进,力求到2020年底,实现试点地区民事案件诉讼总量增幅不超过3%,民事案件万人起诉率下降至50件/万人以下,公众安全感达到94.5%以上;试点地区人民法院结收比达到1以上,平均审理天数控制在48天以下,法定正常审限内结案率达到94%以上,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实际执结率达到97%以上,首次执行案件结案平均用时控制在90天以下。
在“双助双化”工作推进过程中,铜川中院在市综治中心建立诉调对接平台,诉调对接团队每周一进驻综治中心,依托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部,打造“解纷服务超市”,形成“社会调解在前、法院诉讼在后”的解纷流程;联合基层治理组织开展“无讼网格”“无讼社区”“无讼企业”等法治创建活动。该院加强矛盾纠纷源头发现和预警研判机制建设,主动与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常态化联系,依托“百名法官进百企”工作平台,由联企法官或法官助理对所包联的民营企业每季度开展一次走访调研活动,每半年寄送一次涉企典型案例资料;健全完善“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对起诉到法院的民商事纠纷,根据群众需求和案件性质,引导至相应调解室开展调解。
同时,铜川中院借力网格员队伍协助送达法律文书。该院对难以送达的案件文书,及时向综治中心提交协助送达文书的书面函件,由综治中心将协助送达任务分发给当事人属地的网格员,利用网格员辖区全覆盖、熟悉所在网格片区社情民意、工作时间灵活等优势,由网格员协助法院工作人员送达案件文书,从而解决“送而不达”的问题;对因被执行人逃避执行、住所不明、流动频繁等情形,致使人民法院无法查明被执行人下落的,或因被执行人逃避执行,藏匿、转移、毁损财产等情形,致使无法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的,根据情况将需要查找的被执行人基本身份信息提交到辖区综治中心,综治中心将待查内容信息分发给辖区网格员,对被执行人下落或财产情况立即进行查找,切实破解执行案件“查人找物”难题。
“法院助力市域治理法治化,网格助力审判执行高效化,以小切口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大创新的‘双助双化’工作,形成了全市‘双助双化’工作实施方案,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和更高水平平安铜川建设的双赢。”铜川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刘西林在该市8月31日召开的“双助双化”工作推进会上如是说。
新闻推荐
目前,铜川市降水强度较大,易出现洪涝灾害,不仅会对民众出行和生活造成困难,还会为传染病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保障群众健康...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