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白小刚)产量稳步攀升、原煤销售创历史最好成绩、储煤场全封闭工程投入使用……5月以来,铜川矿业玉华煤矿柴家沟井扛住前期疫情防控和煤炭市场波动的双重考验,软硬件全面升级,开创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安全让高质量发展底气十足。“以质量保安全、以安全促生产、以生产提效益”这是柴家沟井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的新发展理念。4000多天的安全生产周期离不开日常的点滴积累。柴家沟井通过一系列既有创意又有意义的活动让“安全”二字入脑入心。矿团委开展的“安全小故事”征集分享活动,让职工们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安全事例通过文字讲述或情景再现的方式,反思不足,警示他人;长期聘请矿工家属当好“安全协管员”,发挥“枕边风”作用,进一步筑牢安全生产的亲情防线;安全知识竞赛、事故应急演练、线上安全培训等活动更是让全体职工时刻绷紧安全弦。近1000页的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更是将生产全过程细化到每一个步骤,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个体,使企业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日日说、月月讲,安全对于柴家沟井来说,如呼吸一般重要,像阳光雨露一般珍贵。每一个安全生产周期,都是柴家沟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动力。在宽敞明亮的集控中心,赵康峰坐在电脑前监控着井下胶带机运转情况。“以前出现螺旋筛卡住等故障只能靠巡护工发现处理,井下皮带多,总有顾及不到的时候,一旦出现积煤就会影响正常生产运行。现在主斜井有一个机器人来回巡检,发现故障电脑会自动报警,我们通过专线电话及时呼叫井下工人处理。”这套胶带机集中控制系统投资407万,于2019年11月份建成,在铜川矿业公司系统尚属首个。
这套系统的运行给井上井下通了“千里眼、顺风耳”。以往主斜井巡巷工作由专职巡检工进行人工巡巷,每次最少需两人耗时3-4小时才能完成工作。巡巷期间主胶带运输机不能正常运输作业。巡检机器人搭载各类智能传感器,代替巡检工完成“听、闻、看、摸、想”五类感官,通过数据分析,判断设备故障及故障位置。该系统至少减少8个劳动力投入,并可实时监测胶带运行情况和井筒内有害气体,发现故障隐患可实时语音报警避免事故扩大化,大大降低生产过程中的非正常停机时间。
柴家沟井煤质优良,但现有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大混煤含矸量较大,市场竞争力弱,要想卖上价,就得分离矸石。以往都是靠人工手选,工人工作强度大,效率也不高,还占用了储煤场宝贵的空间。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柴家沟井派考察组赴鄂尔多斯对标学习,今年5月投资1860万元上马了TDS智能干选项目,预计9月底投入使用。届时,柴家沟井将成为铜川矿区首家拥有智能干选系统的企业。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走进柴家沟,环顾四周,满眼皆绿。柴家沟井还拥有一块闪光的绿色招牌——陕西省绿色文明示范单位”。—“
继2008年首次入选后,2018年,柴家沟井再次以优异成绩入选陕西省绿色文明示范单位。作为一个矿企能两次入选“省级绿色文明示范单位”在全省煤矿企业也实属罕见。
为了守好这片绿色,柴家沟井近年来狠抓矿区环境保护工作。去年5月,柴家沟井投资3000万实施储煤场全封闭工程;今年7月底,一座占地10725平方米,5万吨储量的钢构结构大棚覆盖在原露天储煤场中。这座蓝色大棚不仅罩住了扬尘,更是阻隔了雨雪天气对原煤的影响,保障了原煤的质量。
2019年,柴家沟井投资1200万规划新建扩容矿井污水处理站,集中净化矿区生产废水,日均处理水量约4000立方米,如此就可以满足全部矿井废水处理需求。采用的物化处理工艺可实现泥水分离,泥煤可回收利用,处理后的出水可作为煤矿井下除尘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区域小、人不多、景色好、精干高效。”这是代矿长李满平对企业的概括。2014年9月划归的柴家沟井作为铜川矿业公司的生力军,900多人撑起了百万吨的生产能力。目前,职工收入同比提高了近20%。
疫情期间,柴家沟井的生产受到影响,再加上井下地质变化等不可抗力因素,1至4月,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进入5月,新一届领导班子打出了严控成本、奖励销售、整顿车辆运煤秩序组合拳,迅速扭亏为盈,产量累计完成66万吨,占核定生产能力的一多半。7月份更是创下月度销售23.7万吨的历史最好成绩。
在通往副斜井的墙上“众人拾柴火焰高”7个大字金光闪耀,这是柴家沟井人的写照,齐心协力的柴家沟煤矿正在奋勇向前,通过抓安全、保质量、提效益,夯实高质量发展之路,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新闻推荐
把医疗技术留在高原 把牧民健康记在心间 铜川市援藏医生李锋工作侧记
李锋正在为小孩查体本报记者李阳开展噶尔县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首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首例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首例...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