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喜顺
“何继宏”的名字在耀州区董家河一带,可以说是响当当的。上过大学,而且年收入40多万元,却突然要到农村的羊圈里当“女羊倌”。她的“华丽转身”一度曾不被家人和身边朋友所理解。
2010年,当时27岁的何继宏已经在浙江和丈夫有了一家属于他们的公司,两个人一年的收入近百万元。但每次回家,家乡的清贫模样,总是刺痛着她的心。2012年,夫妻二人经过再三商量,最终决定回到何继宏的家乡创业,努力要让乡亲们富起来。由于何继宏曾在内蒙古的一家牧业公司工作过,熟悉畜牧行业,再加上于洪新的母亲是吉林省的畜牧专家,夫妻二人便把目标放在了养羊上。
2012年底,羊场终于建好了,婆婆全程指导,高规格起步,可投资远远超出了她的预算。这时,丈夫以80万元的价格转让了自己在浙江公司的股份,弟弟把准备结婚的10万块钱拿了出来,好在当时在市就业局申请的小额无息贷款也批了下来……2013年3月,她从山东引进了第一批小尾寒羊和杜柏羊300只。经过她的精心饲养,当年年底就出栏100只,盈利16万元。
2013年10月何继宏的“羊圈”升级成为“铜川天茂养殖专业合作社”。夫妻俩就更忙了,引进羊床、青贮饲料喂养的新技术;陆续建了10个圈舍,羊舍面积达到了2000多平方米;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指导饲养管理技术和饲料调配方法,通过现场“帮、扶、带、教”等方式,带动当地养殖户共同发展。
钱赚了,何继宏首先想到的是她的“叔婶”们。咋样能让他们从根本上摆脱贫困?2016年10月,适逢耀州区推行产业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脱贫,何继宏主动和区、镇政府联系,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托管模式,帮助贫困户代养羊分红。2016年12月,董家河镇9个村137户822只羊与合作社签订了托管协议,农户可以将产业发展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到合作社年底分红,也可以免费使用合作社的羊圈养羊。这一系列措施让贫困户脱贫有了信心,当时在王家砭村签协议时,二组80岁的任志斌老人签下自己的名字后,对何继宏说:“娃娃,把羊放在你们家,我放心……”
帮贫困户代养羊后,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出售、分户饲养”,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扩大了养殖规模,养殖场和农户优势互补,实现了养殖场与农户的“双赢”。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周边不少农民也跟着何继宏夫妇学起了养羊。耀州区锦阳路街道办事处穆家塬村的“90后”小伙吕杰就是其中的一个。2008年,家庭一场变故,不仅花光了家里仅有的储蓄,还欠3万元债。体弱多病的母亲和当时年仅16岁的吕杰生活非常困苦。2014年几经“打拼”,“灰头垢面”的吕杰找到何继宏夫妇,“姐,我养的羊为什么效益低……”“走,咱看看去……”率直的何继宏夫妇放下手中的活计起身就出了门。在现场通过“望、闻、问、切”,何继宏开出了“圈舍不通气细菌滋生、打包青饲霉变、羊品种不适合圈养……”的“处方”,并建议开始饲养杜柏羊、湖羊。如今,一到夏季,吕杰就支起烧烤摊,一到冬季则架上铁锅炖羊肉,经过几年的努力,生意越做越好,已经完全脱贫。
回乡创业的梦想实现了,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梦想也初见成效……“接下来,我还要养更多的羊,吸纳更多贫困户!”夫妻俩信心满满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杜文艳)6月21日,位于耀州区小丘镇白瓜村的一户农家门口一派热闹景象,几个年轻人正在将一张崭新的升降床抬进院里。原来,这是该区区委办、区妇联联系爱心人士为村里的残疾人送福利来了。...
耀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耀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