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0岁的雷中朝是一名退伍军人,在事业转折的关键时刻,他主动放弃留在省城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耀州区瑶曲镇刘村,搞起了生猪养殖。在致富路上,他不忘家乡父老,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通过发展养殖业早日脱贫致富。
2005年,雷中朝从部队转业后,通过考察了解到,国家大力扶持养殖业,他决心要成为养猪致富典型,给乡亲示范带头,引导他们改变落后观念。
雷中朝通过7年的养猪探索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收益。2012年,雷中朝成立了耀州区红顺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一座216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场,年养殖规模达到3000余头以上,年收入300万元,净收入达到50万元。他的成功,让乡亲们对养猪有了兴趣。村民们总说,没想到雷中朝把猪养成了,而且还是科学养殖,很多以前放弃养猪的村民都开始想养了。
2015年,在耀州区脱贫攻坚工作中,雷中朝的红顺养殖专业合作社积极承担起了帮扶瑶曲镇刘村和车洼村的脱贫攻坚任务。这两个村是贫困村,处于瑶曲镇北部山区,两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其中贫困户146户,443人,扶贫任务艰巨,但雷中朝并没有退缩,他同镇村干部座谈蹉商,为贫困户量身制定了养殖产业方案:对有养殖意愿、有劳动能力、有养殖场地的贫困户,按照以小农户形成大规模,建设繁殖、养殖、销售、服务一体产业链;对分散养殖的贫困户,采用“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的五统一服务。
雷朋朋是瑶曲镇刘村贫困户,家里有6口人,爷爷年事已高,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父母有高血压,离不开人,妻子在外打工,雷朋朋在家照顾父母、种地及养猪。他说:“猪苗是合作社提供的,猪有啥问题,随叫随到,饲料、技术、销售都是合作社统一的,我们就没有后顾之忧,把猪养好,脱贫就有希望了。”
雷中朝和无劳动能力、无场地、无技术、不具备养殖条件的贫困户,签订了托管养殖协议,由合作社托管养殖,在托养期间,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消毒”的三统一和“集中养殖,集中销售,集中治污”三集中。同时还为他们在猪场提供就业岗位。贫困户雷承德就是其中一户,他说:“我在这打工,打了3年了,一个月1000来块钱,猪场也给我提供了几头猪苗,我在这学些技术,回去把猪能养得更好,离脱贫就不远了。”
雷中朝的合作社结合当地实际和资源优势,创新扶贫思路,以合作社为载体,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吸纳了瑶曲镇刘村和车洼村83户贫困群众参与入股发展养猪,现存栏育肥猪500多头,年底户均享受分红800元。(通讯员 刘卫锋)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杨博)“悦悦,你回家时路上慢些,咱俩今儿就算和平分手了,你以后照顾好自己!”让家事法官和代理律师难以置信的是这竟然是从那个曾扬言“你毁掉我的家庭,我要毁掉你的人生!”的黄某口中说出...
耀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耀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