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时去书店挑选各自喜欢的书是贺艳芬夫妇的乐趣
毛姆说阅读是一座小型的避难所,博尔赫斯说图书馆就是天堂的样子。这些令人神往的比喻,似乎在铜川这一个个书香之家中具象化了。
铜川市近年来连续举办“三秦书月·书香铜川”读书月活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人人参与。通过“书香铜川”系列活动,全民阅读、书香四溢的氛围愈加浓厚,也孕育出了一批热爱读书、崇尚经典的书香之家。
杨五贵之家:“日敲文字三百,不教一日闲过”
堆放在二楼两间书房里那一函函一册册充满古韵的书籍,泛黄的书页倒映着窗外斑驳的光影,述说着历史的沧桑,它们的主人就是75岁的杨五贵老人。2017年他荣获省级“书香家庭”,今年他又再次荣获铜川市首届书香之家。当记者走入杨五贵的书房,才发现这个家对书的热爱近乎痴狂。
杨五贵终生从教,爱好阅读和写作,家里收藏有千余册书籍,和他自己创作的百万字的文稿。“文学梦,是我终生不渝的追求。”杨五贵说,他记事起家里就有许多书。小时侯,偌大的院落里,后屋塞满了一摞一摞线装书,他不止一次地走进去,仰头望去,全是尘封的故事,杨五贵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已知上溯四代皆有为人师者,且历代都有藏书的习惯,如今在杨五贵的书柜里仍收藏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版发行的珍贵图书数十册。杨五贵一生唯书是爱,即便是在生活捉襟见肘时,他也是在生活上省吃俭用,依然坚持买书。本来不富有的家庭大部分花销都用来买书,开始家里人不理解,不支持,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最终他的那份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感动了全家,家人也在各方面予以支持。
退休后,杨五贵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书屋梦。曾梦想过一过文人雅士“斋窗听雨细分茶”的日子,然而,在曾经那个为两顿饭也发愁的年代里,一个普通教书匠能拥有一间书房不啻天方夜谭。这几年家里经济稍有宽余后,家人在原有三间平房上又摞了一层,房屋宽敞了,这下全家一致同意为他辟间书屋。从此,杨五贵那千余册书籍登上书架,终于有了梦寐以求的一方藏书小天地,杨五贵心中的欢喜自不必说。
爱书,也促成了杨五贵爱动笔写作的好习惯。三十多年间,他写出散文作品300余万字,作品先后发表在《光明日报》等八十余家新闻媒体上,其中有数十篇作品获奖。他还出版散文集《沮水微澜》《耀州老地名溯源撷趣》《耀州烟云录》和诗文集《花落花开》。“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八十不为巧”,为了与时代同步,他还自学上网,开设“博客”发表博文1328篇,博客访问量达26万余人次。
“万卷诗书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在文化氛围浓郁的书屋里,杨五贵带领全家让思想纵横驰骋,心绪飞扬,万般惬意。想古往今来那些舞文弄墨之雅士不正是如此吗?
李海军之家: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一个三口之家里,丈夫孜孜不倦,不断挑战自我,先后通过自学取得了大专学历、本科学历、注册税务师、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现在又开始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学习;妻子是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她精于书画,尤以国画、彩铅肖像画见长而为人称道,作品多次参加各类竞赛展览并获奖。儿子回到家常常看到的一幕是爸爸灯下苦读,妈妈描绘画卷的场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儿子也爱上了阅读。这个学习型家庭就是铜川市首届书香之家获得者李海军家庭。
李海军是耀州国税局的一名干部,出生于矿工之家的他从小就分外珍惜学习机会。“回想上学的十几年里,我从来没有出过班里的前三名,我爱学习,爱读书,有次为了借同学一本书我跑了十几里地。现在我都还记得那本书里写了什么。”李海军对于学习的热爱受他母亲影响极大。李海军的母亲几乎不识字,在年过五十时却捧起了一本《圣经》,厚厚的《圣经》对于她来说基本就是天书,她便一个字一个字的让儿子李海军教给她读,教给她写,直到认完《圣经》上每一个字。年过半百的母亲努力识字,给当时十几岁的李海军很大触动。
走上工作岗位后,李海军并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甚至比在学生时代更加勤奋。繁忙的工作加上小家庭的建立,李海军便在工作时间潜心钻研业务,业余时间不断满足对各类知识的渴求。“学习不是为了取得一堆证件,不是为了一些头衔,不是为了一些荣誉,而是要将这些东西化为技能,化为专长,化为工作成绩,化为社会需要的东西,学以致用。”李海军凭借着这样的信念,让学习成为了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妻子刘俊巧也和李海军一样,她在工作之外专注于国画、彩铅画。周末时,夫妻两人喜欢带着孩子去书店各自淘一本喜爱的书,读完后再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对于这个学习型家庭来说,这绝对是最惬意不过的事情了。
贺艳芬之家:书到用时方恨少,学富五车不为多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节奏和生活的主旋律,而对于市畜牧技术推广站的高级畜牧师贺艳芬和同为畜牧师的丈夫李鹏来说,读书就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音符,成为他们平淡生活中最亮眼的点缀。
“因为读书,我与先生双双从自己贫困的家庭走了出来,有了稳定的工作;因为读书,我们在大学里相知、相恋;因为读书,我们相濡以沫,一起进步,共同营造幸福生活。”提起读书对自己人生的影响,贺艳芬不无感慨。原来,贺艳芬和李鹏是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的同班同学,上大学期间,两个人便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互相吸引走到一起,学生时代最浪漫的约会大概就是相约去泡图书馆和自习室,可以说,书成了他们之间最重要的媒介。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李鹏工作后最大的感悟,虽然学习的是动物科学,但是工作性质还涉及到水利、果树、农业统计等各方面知识,身边没有资料怎么办?当时在华南农大攻读博士的贺艳芬为他提供了华南农大图书馆的账号,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在网上查找各种工作中所需的文献和资料。住在单位的他除了工作,就是上网研究文献资料,这让他的眼界进一步开阔。李鹏通过自学学会了photoshop、视频剪辑、影像制作等技能,还经常会研究历史和哲学,对商业类书籍也有广泛涉猎。
而妻子贺艳芬更是一个兴趣爱好广泛的人,翻看她的读书笔记,清秀的字迹记录着她读书的心得。“《零秒思考》《零秒工作》使我提高了工作效率;《细节决定成败》让我大大咧咧的性格有所改变;而《黄帝内经》则让我对健康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成为了贺艳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朋友们都说我们是幸福的三口之家,每天都快快乐乐的。我想说这是因为我们都爱读书,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到书中去寻找快乐,与书香为伴就是幸福为伴。”贺艳芬说。(本报记者 张欢欢 焦悦 田甜)
新闻推荐
记者杨泽星2018年,铜川市中医药产业将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推进中药材种植发展,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和“公司+农户”模式,做优做强道地药材和大宗适生药材,稳步扩大全市中药材规模化。全市中药材规...
耀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耀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