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新闻 耀州新闻 宜君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铜川市 > 耀州新闻 > 正文

走近“智慧气象”

来源:铜川日报 2018-03-25 08:44   https://www.yybnet.net/

智慧气象,惠及百姓生活,服务城市发展。

每一天出门前,我们只要拿出手机,就能得知此时此地的天气状况,以及精准预知未来每小时的阴晴冷暖……每一次灾害天气来临前,气象部门会迅速做出预报结论,给出风险提示,提醒决策者有效调度资源,并精准地将预警信息和建议发送给可能受灾区域的政府部门和民众……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智慧气象”。何谓“智慧气象”?其表现为深入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等新技术,依托气象科学技术进步,使气象系统成为一个具备自我感知、判断、分析、选择、行动、创新和自适应能力的系统,让气象业务、服务、管理活动全过程都充满智慧。现在,就让我们走近“智慧气象”一探究竟!

气象预报——

从单一站点预报精确到3×3公里格点区域内实时预报

“传统天气预报不论城市范围有多大,只用单一站点预报代表该行政区域的天气情况。以耀州区为例,当天薛家寨附近大雨倾盆,而耀州气象局所在地却滴雨未下,这时用单一站点预报描述耀州区天气显然不够精细。2017年7月,铜川市开始运行智能网格气象预报系统,实现了精确到3×3公里格点区域内实时预报。”市气象台台长张淑敏说道。

从观察日、月、云、风、雾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到利用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等,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有了进一步提升,预报时效也有了延长,但天气不仅受到各种气团的影响,还受到当地地形、水域状况等众多因素影响,任何随机的因素变化都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天气变化。如何让天气预报更精准,更有针对性?

近年来,铜川市气象部门不断加快现代化建设,建成了智能网格气象预报系统,实现了在3×3公里分辨率的格点内实时显示温度、降水、风向、风速、能见度等11个气象要素的预报,极大地提高了预报的精准度和针对性。同时,也实现了人机交互网格预报编辑制作,大大缩短了预报员以往重复劳动、低效烦琐的工作流程,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张淑敏说:“智能网格气象预报系统运行以来,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局面得到了质的提升。例如2月20日至21日,全市出现同期少见的暴雪天气过程,并伴随大风天气,各级气象部门就利用格点化预报产品向社会公众和各级政府及时提供了基于高精度地理信息的精细化格点预报,为政府部署灾前防御、灾中抢险及灾后重建等工作提供了更为科学、合理、及时、细致的决策依据。”

气象观测——

形成了从地面到高空立体式气象综合观测网络

 气象观测是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工作的基础。目前,全市建成标准化区域自动气象站76个,气象监测间距达到7×7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及重点灾害防御区域全覆盖;建成全固态双偏振X波段多普勒雷达1部,车载式风廓线雷达1部,711雷达1部;铜川国家一般气象站、耀县国家基本气象站、宜君国家一般气象站实现自动化双轨运行,并于2017年开展无人值守站试点运行;建成果园小气候监测站7个、果园实景监测点4个、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站3个,闪电定位监测站1个、大气电场监测点1个,大气成分观测站1个,酸雨监测站1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个。基本形成了从地面到高空立体式气象综合观测网络体系,大大增强了冰雹、暴雨等局地灾害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市气象局业务科技科应用气象高级工程师杨亚利说:“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铜川市气象综合观测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比如,每年‘倒春寒\’发生时,容易对设施农业造成低温冻害,在这之前我们会根据气象预报,再结合果园小气候监测显示的实时温度、降水等数据分析,及时向有关部门作出风险提示,并通过直通式气象服务向果农告知,提醒他们做好应对准备。再比如,以耀县国家基本气象站为例,以前每天间隔一个小时地面观测员就要到观测场对云状、云高、能见度、地温等要素进行观测、记录、上传,从2017年1月运行无人值守气象观测站后,地面观测员就变成了仪器维护员,通过温湿度监测仪、反斗式雨量监测仪、地温传感器等,可以做到数据实时自动上传,并精确到每一分钟。”

气象服务——

打通了灾害天气预警信息送达“最后一公里”

1月24日至29日,铜川市出现入冬以来第二次持续时间长、强度明显的降雪和持续低温过程。1月22日,市气象服务中心先后不间断编发监测实况、预警信号及决策服务信息24次,发布短信41369条,通过LED显示屏、农村大喇叭发布信息1212条次,铜川气象微博、微信更新信息116条次……

市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吴宁介绍说:“气象服务首先在服务产品的多样性方面体现了智慧特征,针对政府决策、城市管理、经济建设等,我们会根据不同的需求形成不同的服务产品,提供多样性的服务材料,使气象服务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在服务方式上,气象部门形成了信息发布媒体矩阵,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等,我们还建立了‘两微一端\’,通过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系统等,打造信息发布‘一张网\’,解决了灾害天气预警信息送达‘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另外,我们还将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为百姓提供多样、个性、互动的气象服务,创新应用微区域网格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努力实现最小到街道一级的精准靶向气象信息服务。”

人影指挥作业——

实现了作业弹药全程监控及无线遥控操作

2016年,全市开展增雨(雪)作业19次,经济效益达1400万元;开展防雹作业25次,累积减免损失9.1亿元,防雹效益创历年新高……2017年,全市开展增雨雪作业9次,经济效益达900万元;开展防雹作业24次,防雹减免损失6.2亿元……

“我们人影指挥作业的目标是,实现智能化、科学化、安全化、标准化。”市气象灾害防御中心主任戎泓兴说道。他介绍,2016年1月14日,省人影办、市人影办和陕西中天火箭技术股份公司决定在铜川共同建设全省首家人影智能作业示范市。2016年8月9日,市政府和省气象局签订了共同推进铜川气象现代化建设合作协议,将“人影智能作业示范市全覆盖工程”列入其中。截止2017年8月,全市已改造火箭架13个、安装全自动火箭架5个、改造高炮1个、安装全自动车载火箭架1部,25个固定人影作业点全部完成库房智能管理系统安装,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安装实景监控系统12套。

戎泓兴说:“实施人影智能作业项目以来,我们通过人影弹药库房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人影作业弹药全程监控,提升了人影弹药管理的安全性;改造后的火箭架,实现了无线遥控操作,并增加了作业信息采集功能,且自动火箭架性能稳定、操作简便,降低了作业风险。同时,该项目也极大地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益,为后期人影科学作业奠定了基础。目前,耀州区石柱人影智能化示范作业点引起了多省市人影部门的关注,我们已先后接待了来自河北、新疆、吉林、上海、江西等多地的人影同行前来参观学习。”(本报记者 彭冰)

新闻推荐

把面做筋道,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本报记者魏伟见习记者刘居星大年初二凌晨,像往常一样,刚到5点,左育良夫妇就起床了,和面,熬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夫妻二人在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的“剺面坊”内经营着一家面馆。这对夫妻很有特点,丈夫是...

耀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耀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朱鹮恋爱啦2018-03-24 09:01
评论:(走近“智慧气象”)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