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新闻 耀州新闻 宜君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铜川市 > 耀州新闻 > 正文

“关中之关”金锁关

来源:西安日报 2018-05-23 04:59   https://www.yybnet.net/

杨涛告诉记者,这里是东水关城门遗址。

神水峡山崖上清光绪年间陕西巡抚叶伯英所题“雄关天堑”。

东水关头道卡门全景图。

东水关头道卡门城墙。

搬转山头的过洞。

■记者 金石 文/图

【关隘走读】

金锁天堑  鹰鹞难飞

凡是到过金锁关的人,都会为其独特的地貌所吸引。本报记者20多年前第一次过金锁关时,面对狭窄的山谷、壁立的山崖,不由得感叹这里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金锁关”。

“关中的北大门”

金锁关所在的铜川市,似乎是因4亿多年前曾沉入海下,受上亿年大海的熏陶,地起波澜,山舞浪涛。进入铜川境内,从南至北,地貌越来越复杂,起伏也越来越大,从高差几米的原、梁、峁、沟,逐渐变为高差数百米的山、谷。

根据考古及文献记载等,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自古乃兵家必争的重戎之地,人称“南则关中之襟喉,北则延宁之要害”,周、秦、汉、唐时期为“卫戎京畿的要塞”,宋、元、明、清时期依然是“关中的北大门”。前秦时期这里就设有护军。

唐初,为了防御北方突厥南下威胁京城长安的安全,唐高祖李渊先后两次到铜川巡视,检阅部队,后来还到铜川讲武。为便于指挥对北方的战争,李渊下旨在金锁关西十多公里的地方建离宫仁智宫,并在这里指挥了与突厥的宁夏战役。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将仁智宫扩建,改名玉华宫。

“北山锁钥”

金锁关位于铜川市中心西北十多公里处,由品字形排列的三座大山组成,北边一座,名为搬转山;南边两座,东曰马栏山,西谓仲家山。搬转山下东为淌泥河,西南为柳林河。两水在搬转山南汇为同官河,两河交汇处的三岔路口俗称 “三关口”。淌泥河谷又称神水峡,为通往陕北的主要通道。柳林河谷为通往西北宁夏、甘肃的交通要道。

金锁关一带峭壁随处可见,真乃“三山鼎立,断崖千尺”。在神水峡西侧山崖上,有四个雄浑的大字 “雄关天堑”。此为清光绪年间陕西巡府叶伯英所题。

古人称金锁关为“北山锁钥”“榆塞秦关襟喉要地”。

清乾隆年间在铜川担任知县的袁文观在诗中如此描写金锁关:三山天作堑,两峡石为关。断岸云千尺,危桥水一湾。

发现金锁关城门

根据清朝沿革地理学家顾祖禹所撰《读史方域纪要》等文献记载,明朝嘉靖年间,陕西巡抚张珩提出,从“鄜州(今富县)南下省城,金锁关至为冲要,宜筑城戍守”,以防北部河套地方的军事势力突然侵犯,于是筑起关城。所筑关城非规则的正方形,而且许多地方借用自然山体为屏障,没有城墙。城南城墙北距三关口约400米,东西宽100余米,同官河西有城门一座,关门上有石刻的“金锁营”三个大篆体字。三关口西约100米,有城门一座,位于搬转山南、柳林河北岸,俗称“西水关”。三关口东北200余米处有城门一座,位于搬转山东、淌泥河西岸,俗称“东水关”。此城门西北、淌泥河东岸还有一道关门,俗称头道卡门。城门皆用石条砌成。

未到现场之前,来自多方面的信息称,经过400多年的风雨,金锁关城如今只残留有两处城墙的土堆。在金锁关文保员文顺清和杨涛两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东水关”。在210国道东侧路边有一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上有“金锁关关址”字样。文顺清指着碑南侧一土堆称,这是金锁关城墙的残垣。在此残垣210路对面崖壁上,有夯土层纹。沿210国道继续北行约300米,文顺清指着淌泥河东石崖上的夯土墙说,这是“东水关”头道卡门处的城墙。为了到近处从各个角度将此城墙看清楚,记者跟着杨涛绕道过了淌泥河,沿着遍布野草的古代金锁关通往陕北的道路走了100余米,来到城墙下。那处城墙很长,向东边山上延伸,面对古道则有一宽约3米的豁口。记者问:“这里应该是头道关卡的大门吧?”文顺清回答:“就是。”

这就是说,明代金锁关城东水关头道卡门城门基本轮廓还在。这一发现令记者兴奋不已。

坚固的寨子门洞

据民国时期编撰的《同官县志》等文献记载,金锁关城建起后,明朝在金锁关设巡司,置守备驻防。关城虽然于明末被农民起义军烧毁,但清初在金锁关还驻有守备官。康熙年间,守备官移驻耀州,金锁关城遂废毁。后在金锁关设关卡,有分防外委把总1人,守兵20名。至清末,金锁关由清军绿营驻守,有兵254名,配都司、把总各1名。民国时期,国民党曾派重兵在这里把守,西、北、南三城门处均设卡,在搬转山上配有炮、机枪。

许多资料称,搬转山头至今保留有一座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部队建的碉堡。然而当记者登上山顶,看到的是一个由方石条筑起的南北通透的过洞,其南面外墙依据地形为弧形,顶高约3米,过洞中部有一个通到顶上平台的方形开口。

印台区金锁关镇金锁关社区85岁的姚志斌告诉记者,当地群众把搬转山也叫寨子山,因为过去山上有躲土匪的寨子。新中国成立前过洞上有三间房,住过国民党部队。

如此坚固、规整的过洞,很有可能是明朝所建金锁关城一个城门。过去的道路简陋,特别是沿河道的道路,随时可能被洪水冲毁。因此,往往山梁有同向的道路。明朝建关城时,不能不考虑这点。而且山顶是一重要军事要地,需要有士兵看守,这就少不了遮风避雨的建筑。过洞中间向上的方形开口处,应该是安置大门的位置。这个关城门可能以后被当地群众用作山寨的大门。在过洞门外,有一扇巨大的碾盘,应该为山寨磨面所用。再以后这个过洞为国民党部队所利用。

文顺清带记者看了过洞北边山梁两边国民党的战壕。这些战壕虽然为野草覆盖,但壕沟形状明显。杨涛告诉记者,人们曾在这里发现大量子弹壳。

关中平原因此避免了一场灾难

在仲家山顶,记者看到了不生草木的黄土烽火台。它伤痕累累地屹立在这里,似乎就是要告诉人们,历史上,金锁关是军事行动的一个重要关节。

根据清朝《同官县志》等文献,西晋时期,匈奴人郝度元帅与卢水胡人、马栏羌人举兵反晋,杀死晋北地郡(今耀州)太守张损。晋都尉张光率余部逃到金锁关的马栏山,依仗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抵抗,使卢水胡久攻不下。百日后西晋将领司马索率兵前往解围。张光终于得救。

根据《宋史》等,南宋初年,侵入中原的金兵沿渭河进入关中,然后北上延安。掌管陕西军事的节制使王庶在急遣兵断河桥的同时,派兵守住金锁关神水峡,断金兵退路。然而由于泾原统制曲端不听调遣,袖手旁观,导致延安失守。

明嘉靖年间,蒙古部落首领要求与明朝通商,结果被拒,于是不断发兵南下抢掠。其中的右翼土默特万户首领俺答汗多次率骑兵骚扰陕北,虽觊觎富饶的关中平原,然而畏惧金锁关险要未敢冒进,特别是金锁关关城建成后,更是不敢逾越。1553年,俺答汗再次进入陕北,准备南下关中平原,然而不巧遇到连阴雨,加之考虑到“金锁天堑,鹰鹞难飞”,只得放弃,关中平原因此避免了一场被屠戮的灾难。

“金锁黯云横”

历史上,金锁关不仅是军事要地,也是经济、政治甚至民生的重要交通要塞,因此留下了许多名人的足迹。

648年,唐太宗李世民前往玉华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房谋杜断”的房玄龄,作为宰相,李世民的得力谋士,本该随同,因旧病复发,李世民让他卧床休息。休养了一段时间,虽然病没有好,他还是忍着病痛,通过金锁关到了玉华宫。

唐高宗李治继位后,将玉华宫改为玉华寺院,并让唐僧玄奘在玉华寺译经。唐僧也是通过金锁关到了玉华寺,译成了600卷《大般若经》,并圆寂于玉华寺。

757年,诗人杜甫到鄜州(今富县)看望妻儿,途经金锁关,并作五言诗《玉华宫》。

明末,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克西安后,通过金锁关回米脂祭祖。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金锁关还留下周恩来、刘志丹等共产党人的足迹。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董必武在诗中描写当时金锁关的情景:“金锁黯云横”。

一处为多方看好的旅游资源

新中国成立后,金锁关交通得到大力发展,北上延安、榆林,西通甘肃、宁夏,210国道从神水峡穿过,而且新旧两条西延高速公路途经金锁关。陕北的苹果等农副产品、铜川的煤,通过金锁关源源不断运往西安等地,西安等地的工业品又通过金锁关运往陕北。

险峻、壮美,蕴含有丰富关隘文化的金锁关,成为一面金字招牌,不仅所在镇定名为金锁关镇,包茂高速公路在铜川市区北的出口也以“金锁关”命名。

当地群众都认为,金锁关是一个有价值的旅游资源。

文顺清告诉记者,日前他已经向有关部门建议,在“东水关”头道卡门处也立一块保护碑,以便更好地保护这一古迹。

记者看到,宜君县在金锁关北与印台区交界处塑了杨六郎像,建了象征关门的城墙。

印台区史志办主任陈有仓告诉记者,他们正在推动金锁关这一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决战关口】

焚毁关城

金锁关,在历史上,曾上演过一幕幕真枪实战的战争大片。

明朝末年,皇帝更加昏庸,奸臣当道,正直的人受到排挤,事情干得越烂,升迁越快,得财越多,贪官污吏肆无忌惮,把违法乱纪、鱼肉人民当做才华,造成连年灾荒,陕西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从皇上到贪官污吏不顾百姓死活,层层加码增加赋税,强索硬收,百姓再也无法相信他们心系天下、处处为子民着想的美丽谎言,不造反必然饿死,造反或许还有出路,于是揭竿而起。金锁关成为农民军进攻关中平原或退居陕北山区的一个重要关口。根据清朝编撰的《流寇长编》,农民军曾与明官军在这里进行过多次浴血奋战。

王二首次攻关

正式揭开明末农民起义的是白水人王二,大名王子顺。关于此人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王子顺和王二是不同的两个人,本文暂作一人。王二早在明朝天启年间就起事了,带领农民起义军在宜君一带活动,随着势力壮大,他决定南下关中平原。然而,金锁关成为第一道屏障,必须首先攻克,于是,他们进军到金锁关。

发现农民军,领兵守关的关丞王廉一边向耀州发出警报,请求增兵,一边组织士兵应战。守关官军利用关城居高临下、又有城堞掩身的优势,向农民军疯狂射箭,而农民军不懂战术,又缺乏正规作战训练,没有防身器具,只凭一股勇气,结果纷纷中箭,死伤惨重,只得退回宜君。初次攻打金锁关就这样失利。

联手再战关口

在王二造反之时,陕北农民起义也如火如荼掀起,其中就有府谷人王嘉胤。陕北许多著名农民起义领袖起初都在王嘉胤麾下,如安塞的高迎祥、米脂的李自成、洛川的刘九思、张孟金等等。

王二从金锁关败走后,一边整编人马,一边与王嘉胤联系,两军会师黄龙山后经过商议,决定分兵出击。王二对关中比较熟悉,南下关中。金锁关又成为一道需攻克的关口,这次王二与刘九思、张孟金等联手攻打。

虽然这次农民军势力比上次强大,但是依然缺乏攻城的武器,而且自上次农民军攻打金锁关后,明军加强了防备,因此农民军再次以失败告终。

杀了关丞

攻打金锁关再次失败后, 王二在明官军的围追堵截下一再失利,人员损失惨重。王二看不到造反的前景,降顺了明朝,但后来还是被官军设计杀害。

刘九思、张孟金则经过一番抗战,势力得到壮大,仅张孟金手下就有一万多人。他们深感金锁关严重影响他们两军在铜川一带的进退,但吸取农民军前两次强攻失败的教训,决定智取金锁关。张孟金和刘九思先攻打金锁关周边其他地方,然后刘九思突然从宜君石堡川退走,一路南下,袭击金锁关。这时,明军主力分布在耀州、宜君、正宁、洛川一带与张孟金等农民军作战,驻守金锁关的士卒不多,且没有警惕。刘九思先派人潜入关城,趁守兵不备,打开城门,大队人马乘机冲进关城,抓住了关丞王廉。农民军恨王廉守关给农民军造成重大死伤,将其斩杀;又考虑到关城严重影响农民军进退,一把火烧了关城。

【关塞艺苑】

神水·搬转山·六郎箭

有关金锁关的文艺作品很多,不仅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大量优美的诗词,而且在当地还流传许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其中有的讲述了金锁关一些景致的来历。

神水的来历

金锁关街道东的河,最早不叫同官水,而叫神水。相传七仙女瞒着王母娘娘下凡,来到景色秀丽的金锁关,遇到了忠厚、勤劳、智力超群的牛郎,两人一见钟情,最终结婚生子。正当七仙女过着美好的人间生活,却被王母娘娘发现,派天兵将七仙女押回天庭。看到七仙女被带走,牛郎不顾一切追赶。王母娘娘见状,划了一道长虹,拦住了牛郎。这道长虹,就是现在的同官水及上游淌泥河,起初因为这条河来自王母娘娘划的虹,所以人称神水,淌泥河谷为神水峡。

搬转山的来历

相传孟姜女是金锁关南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孟家原村人,美丽善良,可她偏偏爱上了一位逃到孟家原躲避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穷书生范喜良。不幸的是婚后三天,范喜良被一群如狼似虎的秦兵拉去修长城,从此杳无音信。眼看到了冬季,气温一天比一天寒冷,孟姜女一针一线做了棉衣,然后千里迢迢送到陕北长城边。长城边黑压压一片民夫,就是不见范郎的人影。孟姜女一个挨一个人问,终于得知,范郎由于体弱无力不出活,被监管的官兵打死,埋进长城。

孟姜女听后仰天痛哭,哭得震天动地,结果长城被震倒,露出累累白骨。原来修长城的民夫死了成千上万,被埋进长城的人不止范郎一人。到底哪一具是丈夫的尸骨呀?孟姜女咬破手指,让血滴在白骨上,逐一验证。有一具尸骨,血滴其上立即渗入,而且擦不掉。孟姜女认定这就是丈夫的尸骨,用衣服包上背起来就往回走。一路翻山越岭,十分辛苦,上到宜君山梁上,渴得嗓子冒烟,痛苦至极,不由得落下泪水,滴到地上,结果一股清泉立即咕嘟咕嘟往外冒。因此后人称此地“哭泉”。

秦始皇听说孟姜女哭倒了长城勃然大怒,下令捉拿孟姜女,秦兵立即骑马追赶。孟姜女喝了泉水走到了金锁关,刚登上回家路上的最后一座山,发现身后有秦兵追赶,用力将东西走向的山转成了南北走向,断了原来的道路,秦兵见前面没有了路,便掉头向其他方向寻找。因此人们称这座山为“搬转山”,也称“女回山”。

孟姜女走到金锁关南金山脚下,精疲力竭,倒下再没有起来。当地群众为孟姜女忠于爱情、敢作敢为的气节所感动,将孟姜女和范喜良埋在山洞里,并建了孟姜女祠。金山下至今还保留有孟姜女祠。

六郎箭的来历

金锁关关城南门还在的时候,门上插有一支箭。传说,这是杨六郎射上去的。

宋朝太宗年间,北方辽国日益强大,不时南下侵入宋朝疆域。一年,辽十万大军打进关中,将长安城围得水泄不通。宋朝守城将士不足千人,眼看长安城就要被攻破。这时,城门大开,雄赳赳气昂昂驶出一骑,手握素缨蘸金枪,身背长弓,腰悬箭壶。待其走近,辽大将才看清,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赫赫有名的杨六郎杨延昭。辽大将虽然内心胆怯,但故作镇静地上前搭话:“杨六郎,就凭着你一人,想与我十万人马对抗?”杨六郎冷笑道:“我虽然只是一人,但我的箭可以百里穿杨。”杨六郎的枪法天下闻名,辽军大将最担心的就是与他单挑,听了杨六郎的话,急忙趁势说:“如果你的箭能射出100里,我就自动后撤100里;但是如果你的箭射不了那么远,你就立即下跪投降。”杨六郎回答:“好,一言为定。”他把金枪横在马背上,弯臂摘下弓,顺手从箭壶拈出一箭,轻轻搭上,随着弓弦缓缓张开,箭头逐渐对向辽大将。辽大将吓得脸色蜡黄:“你要干什么?”他话音未落,只听得“砰”一声巨响,震得天摇地动,那支箭带着呼啸声,从辽大将头顶飞过,又风驰电掣穿过辽军上空,向北方茫茫天际刺去,掀起了一股狂风,只刮得辽军士卒人仰马翻,旗倒帽坠,辽军士卒吓得魂飞魄散,向北逃窜。待辽军跑到金锁关,见杨六郎的箭深深地插在金锁关南门上,不敢停留,继续向北逃遁。

杨六郎带着士卒一路追杀到金锁关,然后就此守卫。至今金锁关周边还有杨六郎的指挥所六郎洞、下棋的棋盘、屯兵的杨家坪、练兵地教场坪、屯粮草的仓房坪、插旗石等地名。

新闻推荐

安康市电费增值税电子发票全面上线

  本报讯(通讯员井丽君)5月16日,耀州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韩先生高兴地说:“现在用电越来越方便了,不仅能用手...

耀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耀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关中之关”金锁关)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