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新闻 耀州新闻 宜君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铜川市 > 耀州新闻 > 正文

那些年,教过我们的恩师

来源:铜川日报 2018-09-11 07:32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

“每当我有了成绩得到奖励,啊老师我总是想起了你,想起了你,想起你慈爱的笑容,想起你慈祥的话语,啊从心里默默地向你致意,向你致意,啊亲爱的老师,我怎能忘记你……”《老师,我总是想起你》这首歌,不禁让我们回忆起对恩师的记忆。数年缘分让人珍惜,师生情谊永驻心底。忘不了老师您的谆谆教诲,也忘不了您的关怀备至。纵韶华已逝,回忆难寻,但那份感恩却会永远留存心间。第34个教师节,让我们一起追忆,那些年教过我们的恩师……

老师教我学写作

讲述人:王英 市慈善暨扶贫协会常务副会长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到了,使我不由得想起了诸多老师,尤其是令人记忆深刻的语文老师。

小学的语文老师是位大家闺秀,她漂亮的眼睛会说话。虽然她在生活中和蔼可亲,但上起课来却有板有眼,非常严格,不但要求学生记住所有的字、词、句,而且要背熟全部课文。这就使得我在学写作文时更加顺手,不至于提起笔来忘字无词。一旦老师把我的某篇作文当做范文在班上宣读,便是给我鼓了劲,更使我增添了对写作文的兴趣。

初中的语文老师是从陕师大毕业不久的曹老师。曹老师不仅课上得好,而且记忆力惊人。他曾经利用一个星期的晚自习,把小说《红岩》向全校师生讲述了一遍。他的讲述娓娓动听,听得我们都入了迷。甚至五六十年过去了,此情此景还记得清清楚楚。

曹老师教作文课有一套自己的理念和方法。他教导我们“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平时就注意观察生活,留心搜集素材,不要临时抱佛脚。他很少让我们写命题作文,而是提倡“为时而作,有感而发”。从自己的所见所闻写起,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没有感觉,不要硬写,硬写出来的东西肯定没有味道。他还教导我们,写作文要“言之有物,物有所值”。就是应该选择对人类有教益、对社会有好处的景物、事物、人物去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是虚头巴脑、无病呻吟。他要求我们写作文“宁愿短些,但愿好些”。引导我们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挤掉所有水分,只留下有骨头有肉的干货。他还叮嘱我们,作文写好后,要“多看几遍,反复修改”。先核对事实,看是否准确;再看说法是否恰当,有无过分或不足;还要尽可能地把多余的字、词、句、段统统删掉,消灭一切错别字,包括用错的标点符号。自我感觉能拿得出手,才算完成任务。

有了初中时的这些基础,上中专时,语文老师进而教导我们,写作文要身心投入,融入感情,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不一样的个性特征,即“文如其人,其人如文。”自己血管里流出的血,其温度、浓度、颜色、成分等肯定与他人不同。

到了大学,既开设着专门的写作课,又开设着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课程,使自己对语法知识有了更为全面系统的了解,写起作文来才日渐趋于规范和成熟。至于在日后半个世纪的人生旅途上,自己学着写工作简报、单位总结、领导讲话、经验材料;又学着写消息、通讯、言论、连续报道、报告文学;还间或学着写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都与从小学到大学语文老师的谆谆教导分不开,是他们把我一步步引上了写作的道路。

尽管写作文本身微不足道,只是一种极其艰辛的爬格子劳作,但我还是打内心深处感激老师对我的不倦教诲。不是老师教会我写作,我也不会在有生之年做了20多年的记者、编辑,以至于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遥祝为构筑人类灵魂付出心血的老师们节日快乐,生活安康!

一位难以忘怀的老师

讲述人?秦文杰 王家河中学六年级(2)班学生

我是王家河中学的一名小学生。王家河中学由东风子校、建材厂子校、原王家河中学合并而成。这三所学校以往校址不同,校训、校风各异,但老师关心呵护学生的传统师德,却一直在承袭和延续,这其中就有令人敬佩和缅怀的马均有老师。

马老师是原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工程子弟学校的青年教师,此校后来并入建材厂子校。1982年11月8日早晨,马老师正在给四年级(1)班上数学课,天灰蒙蒙的,学生正在专心听课,殊不知,一场灾难正在这平静下酝酿着。9点01分,有一位在土崖施工的青年匆匆跑回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对马老师说:“均有哥,同学们,快跑啊!塌方了!”马老师吃了一惊,扭头一看,上千立方米的黄土,像受惊的野马,向教室狂奔而来。他镇定地大喊:“大家有序撤离,不要慌”。有一些学生被吓蒙了,有的躲在桌子底下哭,有的坐在那里发呆,有的慌慌张张往门外跑……马老师原本可以一步跃出教室门,但在他眼里,学生是他的第一生命,他伸出手去拉连彩虹,用身体护住发呆的李彬,接着又拽前排的贺小华。

他见楼板开始倾斜,门框已经开裂,便一个箭步冲上去,用肩膀将门框死死顶住,让学生外逃。二百余斤的楼板轰然落下,砸在马老师的头上。他倒在血泊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年仅20岁。马老师的师德事迹令人感动,他把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学生。这又让我想到另一位老师:范美忠,他当时在四川自贡蜀光中学任教。汶川“5·12”大地震发生时,范美忠正在给学生上课。突然教室开始剧烈晃动,范美忠的第一反应就是跑。他跑到操场以后,发现自己是第一个到操场的。当学生们问他为什么跑时,他说:“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你们不知道吗?上次半夜火灾时我也跑得很快。”

在危急时刻,两位老师面对危险,表现了“顶”和“跑”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马均有在灾难到来时,没有退缩,而是让学生们先走,自己来顶住门框,他是学生心中的顶梁柱,如青松一样挺拔的“马顶顶”。范美忠在灾难时先跑,全然不顾学生安危。他作为一名老师有“范跑跑”外号,真让人汗颜。

马均有老师离开所热爱的土地、学校和学生已经36年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葆青春。他舍身救人的壮举,一直感动着许多人。他被授予“陕西省模范教师”称号,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画家分别为“十大青年英雄”绘制了画像,其中就有马均有的画像。今年,铜川市评选出的“建市60周年100名杰出贡献人物”之中,也有马均有老师的名字。

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教学楼前两株青松迎风发出“沙沙”的响声,似乎在追思先烈,怀念英雄。我希望在学校内设立马均有老师的塑像,让更多的师生缅怀他,了解这段感人的事迹,让马均有的师德精神在铜川永放光芒!

难忘黄教练

讲述人:关育刚 市业余体育学校田径教练

我是市业余体育学校的田径教练。1998年6月,我在渭南市城关小学上学时被体育老师挑选参加渭南市第九届运动会,初次参赛的我一举获得渭南市男子小学组100米、200米两枚金牌。随后,我被渭南市体育运动学校录取,开始了正规的田径训练。2001年8月,我代表渭南市参加陕西省第十二届运动会,获得男子乙组100米第一名、200米第二名的好成绩,因此被陕西省田径短跑教练黄树刚老师相中,被选拔到陕西省田径训练队参加训练。

在省队跟随黄树刚教练训练的6年中,他管理队伍十分严格,技术训练方法科学,对学生的照料也很细心周到,这些都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在他科学而严格的训练、细致而全面的关心下,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得到了良好的专业发展。正是这位良师、严师的雕琢和影响,使我在2005年7月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上获得男子100米第3名的好成绩,并获得了“国家健将运动员”荣誉称号。

2007年12月,我被分配到铜川市,成为市业余体育学校的一名田径教练,开始了我的田径教练生涯。从带队训练的第一天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黄树刚教练那样的教练员。在队员训练中,我始终贯彻“严格、严谨、科学、创新、耐心、细心”的训练理念。训练课上严格要求,动作不达到标准,我就一遍又一遍地讲解、示范、强化训练,直到队员达到要求;我还根据每一名队员的不同情况,制定差异化训练计划,让队员在自身基础上取得更好的进步;为了激励队员,我经常与省田管中心进行沟通,每年春天邀请省队知名教练来“把脉”,检验冬训效果,让训练队的“好苗子”得到及时输送,让他们更有奋进目标。对于队员的文化课学习,我经常到队员所在的学校与代课老师沟通,掌握队员的学习情况,平时勤督促队员学习,协助老师做好队员的学习辅导,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我把每一名队员都当成是我自己的孩子,像我的恩师黄教练那样关心每一名队员。平时队员过生日,我都自费置办蛋糕、礼物和简单的生日餐,对孩子们训练中出现的小擦伤、小扭伤,我都会自费买药膏。在沿袭、传承黄教练科学训练和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几年来,我自己也不断地摸索、改进,队员也获得了一些成绩:李娇在全国青少年拳击锦标赛中获得第二名,并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梁瑶梦在陕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获得女子乙组100米第二名;赵金鹏在陕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获得男子甲组三级跳第二名;范筱钰在陕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上获得女子丙组100米第三名;同时,范筱钰被国家集训队选拔为奥运后备人才进入国家集训队训练。

有幸师从黄树刚教练,我才有机会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作为一名教练,我更应该把传承和创新都铭刻在心中,只有这样,我的队员才能从中获益,越走越远。

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讲述人:程亚平 新区景丰中小学教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生情缘,是一辈子也无法割舍的情怀。

在耀县(今耀州区)上高中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位非常敬业慈祥的历史老师—张凤仪。平时上课,他说话不紧不慢,却把历史风云拉到了课堂。学生们随着他的讲述或喜悦或忧戚,或惊叹或神秘,中华历史文化不知不觉融入血脉。高考前夕的下午,教室极为闷热,张老师将学生们带到校园一个较为空旷的地方,给大家补课,做练习。张老师端个凳子坐在中间,我们端着凳子坐着围成一个大圈,边听边记,那个诗意的场景现在想来也是极其温暖恬静的。那个时候,我从内心里不仅敬佩张老师知识渊博,更敬佩张老师上课和辅导时的一丝不苟。听张老师讲课,像听故事一样悬念迭出,情节跌宕,又启迪了思维,同学们和我一样很喜欢上他的历史课。

后来,我大学毕业,分到下高埝中学(现在的景丰中小学)任教,退休的张老师被学校聘请来上课。一天,我去耀县,在一个小饭馆遇到了前来吃饭的张老师,我悄悄地将他那份账也结了。第二天,张老师来校上课,给我提来一些水果。这就是老师,只讲付出,从不想有回报。即使后来不常见到他,但我还会常常想起这位德艺双馨的好老师,衷心祝愿张老师健康长寿。

我在教育工作岗位做了近30年,目睹了许多优秀老师用自己的爱心浇灌着桃李。看到贫困学生衣着破损,老师拿着自家孩子八成新的衣服满脸慈祥地送给他们;看到学生衣服裂开了口子,老师一针一线给他们缝好;老师们天天晚上看望住宿的学生,帮他们答疑解惑;老师会严厉批评甚至责打自己的孩子,却把耐心与爱心留给了学生……

人在旅途,师生情缘是很多人一生的追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常常为自己有很多优秀的学生而自豪,也常常挂念着那些走出校门的孩子。前年,毕业20多年的学生聚会,我也受邀参加。看到那些已经长大在各行各业奋斗的学生,犹如自家孩子从远方归来,我激动地落泪了。长大的学生们也很激动,我们聊着昨天,聊着今天,絮絮叨叨。

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最美校园中!教师把责任和爱心捧在手上,把使命和良知放在心上。遇到一个好老师,学生终生受益;培养一批好老师,一个民族将会蓬勃崛起。有很多职业,很荣耀,也很受人羡慕,但我一直认为,只有老师的职业,是为人的一生走向美好未来做铺垫的,更是积德行善的职业。师恩浩荡,让我们懂得感恩!传递温暖美好的师生情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华民族的复兴,教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育的蓬勃发展要靠教师,教师依然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本报记者 刘西艳 原玉红 袁欣)

新闻推荐

为追赶超越转型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铜川市司法体制改革纵深推进

今年以来,铜川市司改专项小组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以司法体制改革维护公平正义,以提高...

耀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耀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成功,可徐徐图之2018-09-07 07:36
评论:(那些年,教过我们的恩师)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