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旬公路斜向预应力水泥砼路面试验段
????省内外专家现场了解斜向预应力砼路面施工情况
????斜向预应力水泥砼路面施工现场
近期,市交通运输局喜讯频传,“垂直振动法二灰稳定碎石设计施工技术研究”“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研究”两项交通科研成果同时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这两项科研成果都是依托商洛市重点工程———耀旬二级红色旅游公路进行研究的。“一个项目中两项技术研究同时获得省政府科技二等奖,在商洛市尚属首次。”市交通运输局工委书记、局长邓亚丽高兴地说。
一次获得两个重量级的奖项,是市交通运输局多年来重视科技创新的结果,也是铜川交通人科技交通梦的展示。
科技交通补短板
市交通运输局的科技创新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铜川在全省十个地市中,面积最小,公路占有率最低、体量最小,要想在行业中干出成绩、得到认可,就必须从科技创新入手,提高铜川交通运输行业的科技含量。”邓亚丽坚定地说。这也是铜川交通人大力倡导科技创新的初衷。
多年来,为了弥补铜川公路交通的先天劣势,市交通运输局把科技创新当成工作中的重头戏,坚持在每一个工程中搞技术研究,不断提升铜川公路质量,引领铜川公路交通行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该局完成科技攻关、创新项目30余项,其中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先进水平,填补了行业技术领域的空白,先后累计获得部、省、市级科学技术奖40余项。2项研究成果已被纳入《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成为全国标准。《西部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技术规范》《垂直振动法二灰稳定碎石设计施工技术研究》《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研究》等4项成果已纳入陕西省地方标准,为公路建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科技创新作为商洛市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引擎,为铜川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利益。商洛市“十二五”期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88.2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5.23倍,交通运输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为“十三五”全市建成以高速公路“两纵一横”、国道“一纵一横”为主骨架、省道“两纵三横”为次骨架的“五纵五横”路网格局奠定了扎实基础。
人才培养助创新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铜川交通运输系统活跃着一大批行业专家。多年来,市交通运输局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科技创新的抓手,使人才成为引领科技交通的攻坚力量。
说起人才培养和“传、帮、带”工作,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耀旬公路建设管理处处长赵卫东颇有感触。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在时任铜川公路管理局副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李成才的带领下在宜君一带修筑水泥路。关于老210国道铜川至宜君公路,当时有个顺口溜:“走进宜君县,车速减一半,不是钢板断,就是水箱烂。”这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宜君公路坑洼破烂的现实。“当时李老带着我们一帮年轻人,吃住在工地,手把手给我们教技术、传经验,你学不会都不由你。”
历届局工委高度重视交通科技人才培养,重视为科技工作者创造适合的工作土壤。一是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鼓励主持参与课题研究,尽可能让每一位技术人员参与科研项目。二是坚持将科研工作与单位年度目标相挂钩,落实领导责任,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课题进度,策划新立研究项目,保证每年都有一至两项课题立项。三是制定奖励措施,对按进度完成课题研究、并获奖的课题项目予以重奖;每隔五年评选一次科技标兵,在身边树立典型,引导全系统比学赶超。四是结合生产工作实际开展科技攻关,坚持推广“四新”技术,积极推进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既树立了铜川交通科技品牌,也锻造了技术队伍。
2013年,全国水泥混凝土路面新技术推广研讨会在铜川举办。这是铜川交通运输行业首次举办的“国”字头会议,给埋头钻研、创新奋进的铜川交通人长了脸面,也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铜川市交通运输局在全省地市交通运输系统中已经小有名气。赵卫东介绍到,“现在全省公路行业只要提到地市级的科技创新,首先就会想到铜川,省上也把好多科研计划都落到了铜川。”
市交通运输局系统先后涌现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名,省管专家2名,市级拔尖人才8名,正高级工程师6人,副高级工程师31名。正高级职称人数在全省地市交通运输系统中排名第一,更有一批中青年工程技术人员长期奋战在建设一线,历经锤炼,已经成为该局后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小小的铜川,有这么多高素质的交通专家,这也是咱铜川交通运输系统科研项目屡屡在全国、全省获奖的关键原因。”耀旬公路项目管理处总工程师杨秀荣自豪地说。
科研探索无止境
科技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动力,不断钻研探索是创新的根本。如今,铜川交通运输行业已经形成了科研创新的浓厚氛围。铜川公路管理局在陕西公路行业拥有着响当当的科技创新“金字招牌”,此次获奖项目的科研单位耀旬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处也紧跟其后。
耀旬二级公路是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承担着照金、旬邑等地煤炭外运任务。耀旬公路的建设,对于发展商洛市红色旅游、加快经济转型,实现富民强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垂直振动法二灰稳定碎石设计施工技术研究试验段位于耀旬二级公路K34+100-K35+180段,长1080米,宽10米,路面基层厚度20厘米。该路段施工完成后,路面裂缝明显减少,二灰稳定碎石基层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显著增强,保证了工程质量、延长了公路使用寿命,节约了建设成本。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研究试验段位于耀旬二级公路照金改线段,长952米,宽7米,路面厚度24厘米。该路段应用斜向预应力技术后,道路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安全性和行车舒适性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由于耀旬公路建设注重质量管理和科技创新,竣工验收被省公路局评定为优良工程,成为铜川市“十一五”以来唯一获得优良工程的重点公路建设项目,为推进商洛市转型发展、建设“四个铜川”提供了良好的交通保障。
目前,这两项科研成果已被省质监局作为陕西省地方性标准在全省推广。“商洛市公路交通科研队伍及成果虽然在全省位居前列,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于铜川交通人来说,科研探索永无止境,这只是创新路上迈出的一小步,我们将继续发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科研精神,精益求精,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再接再厉,助推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市交通运输局工委委员、铜川公路局局长路学敏郑重地说。我们期待着交通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再获佳绩,造福铜川百姓,为“四个铜川”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袁欣)宜君县教科体局积极开展开学前各项准备工作,通过开展校舍安全检查、做好教育***等工作,确保全县各学校顺利开学。该局要求各校充分利用学生返校前的时间开展校舍加固除险工作,全...
宜君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宜君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