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十三五”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把握法治规律,创新法治举措,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推进法治建设要把握好“五个坚持”:
1.坚持党的领导。回顾新中国法治实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法治理论上的拨乱反正,到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再到初步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的领导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党对法治进程的主导,就没有今天的法治成果和局面。就当前而言,坚持党主导法治进程,就是要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作为法治建设重要形式和具体体现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就是要坚持依法执政,按照法治要求改善党的领导,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法治化、科学化;就是要科学制订法治建设各阶段的计划和具体措施,牢牢把握法治建设的主动权。推进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政策影响国家立法的原则,把实践证明比较成熟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使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相统一,确保在法治源头上坚持党的领导。
2.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先要体现在立法上。立法、制度调整与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民意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听取民声、凝聚民智、关注民生,让代表国家意志的法律更多的体现人文关怀。当前的重点问题是要在执法中体现以人为本。切实尊重和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是以人为本执法的主要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执法,关键在于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强化执法人员的公共服务意识。同时,要创新执法方式,根据执法对象的特点,不断改进执法方式方法,努力实现和谐执法。需要突出强调的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同样要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说到底是要变革和优化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在社会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要把社会管理寓于社会服务之中。要防止把社会管理和服务简单地演变成一种社会控制,要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利益,要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特别是社会组织的作用,实现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平衡和良性互动,提升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
3.坚持法制统一。要维护权威性。法制统一的权威性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具有根本性意义。现在,蚕食、损害法制统一的现象还依然存在。如,有的地方不顾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变相出台“救市”、“松绑”政策;有的地方打着遵守市场经济规则的旗号,出台规定进行地方保护等等,这些问题都要在推进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加以解决。要把握一致性。“法律不能容忍不一致性和逻辑上的谬误。”法制上的不一致将动摇法治的根基。要把握立法的一致性,坚决做到下位法服从上位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一定要统一于国家框架之下,决不能随意而为。同时,要把握执法的一致性。其核心就是统一执法尺度,规范自由裁量权,监督执法行为,管理执法队伍,真正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杜绝随意执法、钓鱼执法、人情执法。要注重协调性。一方面是同级法律间的协调。地方制定配套法规、实施办法及规范性文件,不仅不能与上级法律法规和文件相抵触,还要注意同一区域内协调统一,防止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另一方面是新旧法律的协调。对于已过时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及时清理,该废止的要及时废止。建立长效清理机制,使其制度化、经常化。
4.坚持公平正义。要在规则上体现公平正义。一方面制定规则要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力争所有人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搞好规则公开,最大限度的让人知晓。通俗地讲,规则公平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约束没有特例。要将道德因素引入规则制定和调整机制,完善“良法”,改造“笨法”,废除“恶法”,清除见不得阳光的潜规则。要在程序上坚持公平正义。所有国家公共权力部门、国有经济实体、社会团体和面对全体公民服务的组织,都应有既定工作(办事)程序并严格按既定程序办事。由此可见,程序公正涉及每一个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强调程序公平,目的在于坚持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要在结果上追求公平正义。只有努力保证结果公平,才能给人以希望和发展动力,才能让人们有更多的信心去发挥自我潜能和进行自我创造。结果公平犹如那远方的灯塔,能够引导人们在努力奋斗中到达成功的彼岸。
5.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有个因地制宜的问题。在不同社会环境推进法治建设,必须采取不同的方法。要根据各地区、各单位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想办法、谋对策,重点抓好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影响党委政府及司法机关形象、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法治问题的解决。对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效裁判执行难、错案追究不到位、自由裁量没有定准、招投标领域暗箱操作围标串标、食品安全监管缺位等热点难点问题,要大胆探索解决之道,扎实推进,务求实效。改革创新还有个因时制宜的问题。同样性质的问题,不同时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因时制宜坚持得好的时期,法治与经济社会发展就呈现出良性互动的局面;因时制宜坚持不好的时期,法治与经济社会发展就共同受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中开始真正走向法治,法治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个阶段,我们不仅步入了发展现代法治的快车道,更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
(作者系宜君县委党校教师)
新闻推荐
道德模范(39人)(按姓氏首字母排名)(一)助人为乐(10)陈凯,男,1976年2月生,市地税局干部。第一届铜川助人为乐好人。多年来,积极为患病家庭、贫困学生募集善款126万元,个人累计捐款1.8万元。2016年3月4日,在...
宜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君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