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新闻 耀州新闻 宜君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铜川市 > 宜君新闻 > 正文

调整,是为百姓过得更好 ———铜川市推进移民︵脱贫︶搬迁调查

来源:铜川日报 2016-11-14 00:00   https://www.yybnet.net/
陕西日报记者 乔佳妮

编者按:《陕西日报》11月10日在11版刊发了题为《调整,是为百姓过得更好》的通讯,对铜川市推进移民(脱贫)搬迁工作的新成效、好做法进行了深入报道。本报现全文转载。

在铜川:安置点数目的大幅缩减,为的是让移民搬迁选址更加合理,基础更好,配套更全;安置点地段由差到好,为的是把最挣钱的地方留给搬迁群众;产业脱贫政策一调再调,为的是让脱贫政策与百姓实际需求更相符……

之前,不少关中、陕北市县国土部门负责人存有疑虑:省上要求的集中安置率高,安置规模数大,未必适应关中、陕北实际,这其中就包括铜川。

然而,在一轮轮的政策学习与实地观摩中,铜川市各级领导干部对移民搬迁认识有了改变:按照“鼓励进城、引导进镇、带动进园区社区、促进靠中心村”的搬迁安置思路,系统谋划,对原有安置点小的撤,差的提,缺的补,县县过,点点过,选更好、标准更高的安置点,稳步推进全市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如今,铜川已成为省上移民搬迁“关中高点起步,陕北加快推进”的典型之一。

从73调减到45

铜川每个区县,单就安置点的选址、定量说,几乎都经历了几轮大削减。

今年5月,耀州区国土部门刚接手移民搬迁工作时,全区安置点达89个。不少是5户到10户的小点,甚至几十户就算大点。这与省上鼓励集中、严控分散的要求并不相符,也离省上提出关中集中安置率不低于90%,进城入镇安置率不低于65%的目标相去甚远。铜川市各区县国土部门率先对移民搬迁安置点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摸排,对不符合要求的安置点进行取舍。其中耀州区首轮缩减为57个安置点。

在政策学习后,铜川市各级政府认识到,仅仅达到省上安置比率要求还不行,只有按照科学理念选择最适宜人居住的地方,跟进相应的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等公共配套服务,提升人、发展人、改变人,才能让搬迁群众真正脱贫。

8月底,铜川市各区县又开始了一轮大调整,市级、区级领导带头点点过。其中耀州区对现有小、散的集中安置点再次修正,最终57个安置点缩减到24个,安置点最小的规模都在50户以上。

“调整,不是减法而是加法,这意味着要增加人力投入这项工作,增加财力投入安置点设施配套,也意味着政府今后要承担更多责任。”铜川市国土局耀州分局局长雷景豹说。

为了推进移民搬迁工作,耀州区又提出,区统筹资金对愿意进城入镇选购现房的搬迁群众再给予2万元或1.5万元的补助,对腾退宅基地后在原地确有生产需求的农户则给予免费15平方米生产用房,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群众,但即便如此,一些搬迁群众还是想不通。

60岁的王某因为原先在村子附近的安置点被“取消”,跑到区国土局找说法。“为啥取消安置点?”“一把年纪了,还去城里干啥?”工作人员耐心分析:只花1万多元就能买到一套市值20多万元的全产权房子,还能升值,划算;正因年纪大,孩子们在外打工,住城里,今后看病方便、孙子上学更近、儿子打工机会还多,且原有的权益一个不少,安心。最终王某一家三口高兴地选择了城区的安置小区。

如今,全市集中安置点由73减为45,其中印台区从21减到6,宜君县从26减到10,王益区由5个减为4个。所有集中安置点均是配套完善,设施齐全的集中安置点,不少甚至按照辐射周围5公里规划,为的就是给百姓一个可以彻底改变生活、改变命运的环境。

最好的地段给搬迁群众用

铜川市不少区县还将全域最好的地段留给移民搬迁用。

10月20日,当记者来到宜君县西环路的西园小区时,工人正在进行山体防滑柱加固工作。西园小区处于宜君最繁华地段,离宜君县政府二三百米,对面就是县人民医院。在这里,有60亩地用于移民(脱贫)搬迁,计划建8栋高层,安置房880余套,安置贫困户262户、避灾户350户、洪灾户182户、其他搬迁户86户,同时小区里,还有在建的西园保障房和其他安置房近千套,以及已建成基本售罄的胜达华府500多套纯商品房,最终将成为一个容纳千户的大型融合社区。

据宜君县国土局总工程师王海林介绍,西园小区是全县最好的地段,政府原本打算商用。60亩,按照一亩60万元的价格,就是3600多万元,这对于一个一年财政收入仅1亿元的国定贫困县来说,是笔重要收入。但县委、县政府决定将最好、最贵的核心地段留给搬迁群众用。

除了城区的核心区域,在镇区的安置点,宜君也首选交通便利或资源发达地段,铜川其他区县亦如此。耀州区关庄镇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距离铜川新区5公里,地处铜黄高速、合凤高速交汇点,耀照红色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极为便利;王益区黄堡镇的集中安置点,紧挨镇政府,是黄堡正在建设的新区中心,既有移民搬迁房也有商品房;印台区陈炉古镇的移民搬迁安置点,则位于陈炉陶瓷工业园区不远处……“将好地段留给搬迁群众用,就业机会更多,同时多种类型搬迁群众融合居住,利于整个小区住户相互带动、产业共营、文化相融,可以增强搬迁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这也符合省上今年提出要统筹多种搬迁类型同步安排的要求。”铜川市国土局局长王小庆说。

一调再调只为脱贫更有效

在帮助搬迁群众产业脱贫上,铜川市各级领导也在寻找适合每一户搬迁群众的脱贫举措。

10月21日,当来到位于王益区黄堡镇马村的颜小宁家,颜小宁父亲刚刚给合作社送完鸡蛋。从9月30日,领到合作社的200只青年蛋鸡,基本上每隔三四天,他们就会将收来的鸡蛋交给合作社换取收益。这正是镇上给他们协调的产业脱贫项目。

颜小宁虽是聋哑人,但人勤快,家里除了种粮、种花椒,还留出1亩多地种菜,时不时父亲会和哥哥收菜再到县城卖。“最开始我们入户做调查时,颜小宁还有点抵触,之后接触几次,他提出想扩大种菜规模。但考虑到蔬菜季节性强、价格波动大,产业帮扶保障性不强,几番沟通后我们建议他搞养殖。”黄堡镇负责移民搬迁工作的纪委副书记刘祺坦言。

最终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颜小宁加入了养鸡,并由合作社提供统一的防疫与销售,自己只需做好养殖环节。“因为刚开始养,加上天也冷,最近产蛋量不是很高,等翻过年暖和了,我们还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颜小宁父亲说。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今,铜川市在产业脱贫上专门制定了加强产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或通过公益岗位、企业爱心岗位帮搬迁群众解决就业;或对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逐户确定脱贫产业项目,明确每户产业类型、发展规模、预期效益;或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力求每户搬迁群众脱贫有保障。同时,移民搬迁房屋开工建设进展迅速,截至9月底,全市集中安置点已开工36个,建设移民(脱贫)搬迁安置用房6199套,开工率达80%,集中安置率达91.6%,城镇安置率达66.23%,移民(脱贫)搬迁工作走在关中、陕北各地前列。(原载《陕西日报》2016年11月10日第11版)

新闻推荐

宜君县以项目建设助推经济发展

本报讯(通讯员樊海峰)近年来,宜君县坚持把项目建设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凝心聚力抓项目、千方百计解难题,培育壮大财源,增添发展动力。该县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全面落实全市“追赶超越千亿投资计划”,围绕产...

宜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君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调整,是为百姓过得更好 ———铜川市推进移民︵脱贫︶搬迁调查)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