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郗晓红 王岐
“我通过基地学到许多先进樱桃管理技术,我种了5亩多樱桃,今年收入10万多元,种植樱桃是大有发展前途的。”谈起村里的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印台区崾先村村民白三红交口称赞。
为让群众学到技术种植樱桃致富,今年以来,崾先村党支部充分利用村上远程教育站点进行樱桃种植技术培训,以“支部+党员+农户”的模式建立樱桃种植示范基地,邀请技术专家到现场指导,使村里300多亩樱桃获得丰收。“通过樱桃种植基地,培训了农民种樱桃的技术,全村共有60多户农民流转土地500多亩种樱桃,今年我们村种樱桃亩产值达1.2万元。”谈起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示范基地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张和平欣喜不已。
这是铜川市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开展“远教富民学用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实践培训,推动学用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发展能力,铜川市把远程教育教学示范基地作为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将远程教育教学与现场观摩、教学实践、示范带动、技术推广有机结合起来,成为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的试验田、党员群众培训的新课堂、实用技术推广的示范园、农村经济发展的主阵地。
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 高标准创建基地
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以“建一处基地、带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为目标,打造一批高质量远程教育学用示范基地。一是精心筹划,明确创建任务。按照《全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三学三用三提升”主题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围绕“远程教育+产业基地、远程教育+企业、远程教育+红色教育基地”等学用方式,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远教富民学用示范基地”创建活动的通知》,明确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相关要求,精心指导各区县按照“产业特色明显、培训设施完善、技术队伍稳定、日常管理有序、示范作用明显、综合效益显著”的标准,在全市深入开展“远教富民学用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切实加强远程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二是结合实际,夯实创建基础。按照各区县不同区域产业特色,对专业化布局、产业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有引导推动作用的基地和单位作为首创条件,优化考虑合作社、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和种植、养殖、加工业致富项目等示范带动强的单位,筛选出一批符合本地实际的新农村高效产业基地,在技术、信息上加以扶持和培育,整合各涉农部门资源,为基地配备电脑、投影仪等远程教育设备,将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延伸到农业示范基地中,建立“站点+基地+协会+项目”等学用模式,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三是严格把关,择优培育打造。积极与有关部门做好沟通、协调和管理工作,采取倒排工期、定期通报建设进度、检查督促等措施,努力加快建设进度,做到了早建成、早使用、早受益。经过前期认真创建和验收,全市创建出耀州区马咀村乡村旅游、王益区孟姜塬村甜桃产业、宜君县创业孵化基地、新区陈坪村樱桃产业等特色产业鲜明、能够助推当地经济发展的学用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真正发挥了远教富民作用。为了弘扬先进,树立典型,市委组织部于今年10月召开全市远程教育工作会,对在全市创建过程中涌现的13个优秀示范基地和55个示范站点进行了表彰命名,对在创建过程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点评和总结,各示范基地和站点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了学用活动的持续有效开展。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铜川市决定对授予表彰的先进示范基地给予1万元的奖补资金,用于基地日常运行维护和完善。
夯实基础 强化措施 拓宽功能提水平
注重发挥党员教育基地作用,使全市党员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通过学用示范基地的辐射引领,提升了全市广大党员群众的致富意识和能力。一是强化教学。充分发挥基地教学功能,各示范基地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和党员群众需求,采取举办培训班、观看远程教育课件、农技人员现场辅导实践等方式,开展现场操作培训12300多场次,培训党员群众36890多人次,充分发挥实践基地“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作用,让广大党员群众掌握了技术之外更为管用的技巧。二是改进辅导。探索多种渠道推进教学辅导,现场答疑解惑,为基地农户提供面对面服务。将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作为对群众的一项具体要求,组织村民参观学习、交流经验,让党员和群众在学中干、干中学、大胆尝试、学用相长。利用远程教育平台让村民了解市场需求,学习经营管理知识,科学引导调整种养植结构,有效降低市场风险。不定期邀请农业综合部门技术员到示范基地担任辅导专家,把远程教育课件中出现的农用技术、科学经验现场传授给基层党员群众,以实践保证最大程度地消化“理论课堂”所学内容。三是拓宽规模。选择条件好、有特色、影响大的站点基地为阵地,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扩展生产规模,形成市场效应,增加经济收入。以站点定期开展集中收看为契机,吸收村民入社;以站点组织现场专家辅导为手段,不断提高入社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技术水平;以站点提供的网络市场信息为桥梁,营建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农户后顾之忧;协调农业、林业、信用社等单位为入社农户提供资金、项目等扶持,扩大生产规模。
以用为本 注重实效 深化学用促发展
紧紧围绕“发挥作用、注重实用、抓好运用”的目标要求,将远教学用成果转化到生产实践中,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新动力。一是培养致富带头人。依托“远教富民”学用示范基地,打造“科技致富链”,培养致富带头人。阿庄镇湫洼村果农王广林从远教平台上看了甘肃静宁县果园用黑膜进行树盘覆盖的技术后,很受启发,带头在自家果园进行实践,保墒效果很好,去年苹果产量高、质量好,每公斤价格比往年高出7-8毛钱,增收1.5万元。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纷纷购买黑膜进行覆盖,利用远教学习各类生产技术的积极性也更高了。锦阳路街道白家庄村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培养了一大批农村“能人”,使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工作能力、运用政策服务群众的技能得到了提高,每个党员、干部、群众学会并掌握了1-2种实用技术或就业技能。红土镇太和寺村站点管理员张万红,通过远教学习,掌握了大棚蔬菜新品种种植知识,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他的带动和技术辅导下,25户群众开始种植大棚蔬菜,面积达100余亩,年收入达108余万元。二是引领产业发展。以群众致富为出发点,促进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建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远教学用示范基地。耀州区马咀村大力发展蔬果温室大棚,建成大棚108栋,每棚年收入达7.2万元,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同时积极发展乡村旅游观光产业,突破“仿古建筑+地方小吃+传统戏曲”标配模式,对外开放以来游客接待量已突破3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300余万元。宜君县创业孵化学用示范基地多举措为创客服务,自建成以来,累计有5名创业致富典型学用示范户,他们均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带动身边90余人从事创业致富,累计成交58322笔,成交额突破300余万元,实现了增收、增效的目的,达到了立足一点、辐射一片的效果。三是助推经济增长。“远教富民学用示范基地基地”犹如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帮助党员群众学到了技术,助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在基地的带动和助推下,印台区五顺苹果协会按照“基地+协会+产业”模式,坚持“基地培训带协会、协会团结促产业、产业发展富农户”的方式,在基地举办了18期专业技术培训班,培训2300人次,形成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的树状式发展链条。现在,“远教富民学用示范基地”覆盖的苹果面积达7280亩,种植户1469户,每年苹果产业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种植户人均增收1.1万元。王益区义兴村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先后开办农业技术学习班20多期,组织学习农业科技、大棚种植技术等知识60余场次,流转土地600余亩,办起了养殖厂、农家乐、酒坊和面粉加工等10余个“家庭工厂”,年收入达100余万元,使村民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盛四喜)11月14日,省、市党报党刊发行工作视频会议结束之后,铜川市王益区、宜君县、印台区、耀州区和新区全面超额完成2017年度《人民日报》《陕西日报》《铜川日报》等党报党刊征订发行任...
宜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君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