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职介中心与福州市劳动就业中心签订劳务合作协议
????考察组在宁波中平粉末厂看望铜川在外务工人员
通讯员 苏红超
编者按:近年来,铜川市就业管理部门在劳务输出工作中多措并举,通过加大宣传,转变择业观念;制定措施,确保有序推进;开展培训,提升整体素质;挖掘资源,加强跟踪回访等措施,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截至目前,铜川市转移就业人数已达7万余人,劳务输出创收10.7亿元,劳务输出成为创业、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这次由市人社局安排的赴宁波、福州、厦门劳务输出考察学习活动,不仅为就业管理部门下一步开展劳务输出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第一手资料,更让那些还在为是否外出务工而犹豫不决的铜川市就业富余人员进一步了解到了铜川市劳务输出人员在外地的工作、生活情况。俗语说,树挪死、人挪活,走出去,也许外边就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当然,要想在外边闯出一片天地,具备必要的劳动技能等条件也不可或缺。这就需要我们的就业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大劳务技能培训,同时,准备外出务工的人员也要提升自身素质,这样,走出去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为进一步推动铜川市农村贫困劳动力和去产能企业职工及其他各类求职人群就业,加快铜川市与劳务输入地的有效对接,提高铜川市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根据铜川市外出务工人员统计情况,10月17日至23日,市职介中心带领耀州区、印台区、宜君县职介所的负责同志和蓝盾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组成考察组,赴浙江宁波和福建福州、厦门三地,考察劳务输出工作。
考察收获颇丰
此次考察有三个目的:一是代表市就业管理局走访铜川外出务工人员,选聘铜川市驻外劳务代表;二是与当地就业服务部门对接,考察他们的劳务市场需求状况,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合作协议;三是考察学习外地劳务市场先进管理经验和推进就业工作的成功做法,进一步提高铜川市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
在浙江省宁波市,考察组受到宁波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和宁波市镇海区就业管理服务处的接待。在镇海区人力资源市场召开了铜川与宁波劳务合作对接座谈会,了解了宁波市劳动力供需情况,与宁波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和镇海区就业管理服务处就加强劳务管理、保障务工人员权益、强化两地劳务合作交换了意见,签订了合作协议。之后走访了铜川市外出务工人员──浙江中平粉末厂职工丁学文(印台区广阳镇水利村村民)、霍军明(广阳镇四兴村村民)。考察组了解到二人均已在这个工厂工作10年以上,工资水平在4000余元,工作稳定。其中霍军明的妻子、儿子、儿媳妇均在宁波市打工。当考察组将选聘劳务代表的想法对霍军明说了之后,霍军明欣然接受。
在福建省福州市,考察组与福州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及相关企业进行了座谈,参观了福州市人力资源市场,并与福州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达成了合作意向,签订了合作协议。第二天,通过福州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的联系,考察组专程赶往福清市看望了在福清市东威水产公司工作的铜川籍务工人员。在福清市,考察组一行受到了东威水产公司和福清市人社局的热情接待。据了解,东威水产公司目前有职工1300余人,其中120多人为铜川籍职工,这120多人中90%来自耀州区小丘镇。其中已经干到车间主任的周军(耀州区小丘镇小丘村人)与考察组达成协议,愿意做为铜川市驻福清市的劳务代表。此外,在福清某胶带厂工作的李兴(耀州区小丘镇人)也愿作为铜川驻福清市的劳务代表,考察组也与其达成初步协议。随后在与企业负责人和铜川务工人员深入座谈交流的基础上,考察组与福清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座谈会上,福清市人社局蔡局长表示,目前福清6000多家企业,常年缺工20000人左右,其中东威水产缺工达1500人左右,大部分岗位为普工,符合铜川目前劳动力状况,希望与铜川开展深度劳务合作,协助铜川在福清市建立铜川劳务工作站。
在厦门市,考察组一行到厦门市劳动力市场大厅现场考察,了解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学习其先进管理经验,并与厦门市职介中心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厦门市职介中心愿意为铜川市提供其就业网登陆账号密码,方便铜川市定期下载厦门市企业的岗位信息,在铜川市对外发布。如果有一定数量的人员愿意来厦门企业工作,厦门市还将会把铜川市定为厦门市劳务输入基地,开展长期合作。由于台风原因,考察组与厦门市的铜川籍务工人员通了电话但没有见面,考察组中的宜君县职介所负责人表示,回宜君后将加强与这些外出务工人员联系,选出有一定组织能力,且在厦门工作时间较长的人员,选聘为劳务代表,为今后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打好基础。
“三个没想到”和四条启示
在为期7天的考察中,考察组有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铜川市在外务工人员集中地不少;二是没想到他们待遇较高,工作稳定;三是没想到外地就业部门配合积极并能够提供非常多的岗位。考察组一行深切感受外地广阔的劳务市场、先进的用工方式和管理理念,以及铜川市外出务工人员的愿望和要求,增强了对劳务输出助力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带给我们许多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一是劳务输出是就业脱贫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据对福清、厦门、宁波农民工的调查,一个普工熟练工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是在家乡种地收入的5倍。从比较效益上讲,外出务工收益十分可观,是促进农民增收脱贫的一条现实途径。
二是外地劳务市场广阔,走出去天地宽。近两年来铜川市劳动力市场总体上供需矛盾有所缓和,但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象非常普遍。一类是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作时间长的行业,用工量大,应聘者少。另一类是高级技工奇缺,市场对高技能工人到了“求贤若渴”的程度。比如宁波市企业转型对高级电工、车工、焊工、数控等技术工人需求旺盛;福清市水产品加工企业需要大量的一线普工。对铜川市农村劳动力和去产能企业职工来说,应大胆地朝出走,积极适应市场变化,调整就业方向,学习新技能,参加定向、定岗培训,争取再就业。
三是熟人带动是现阶段铜川市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的主要方式。据在福清和厦门的考察了解,在福清的务工人员有耀州区小丘镇100余人;在厦门的宜君籍务工人员60余人都是跟着亲戚朋友出来工作的。这些人只所以跟着熟人走,一方面是同乡,相互信任,出去后有依靠,工作生活有保障;另一方面,熟人长期在外工作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激励他们勇敢地走出去工作。
四是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的服务,是加快推进劳务输出工作的迫切要求。我们在宁波市、福州市、厦门市人力资源大厅参观时看到,这些地市的大厅建设十分完善,一是设施现代化,工作信息化程度高。厦门市的人力资源市场能同时供100家企业开展招聘工作,就业部门与企业几乎不见面,企业的招聘工作就能通过网络和市场实现。二是功能完善。服务大厅是劳动力供求双方的中介平台,为供需双方提供全方位服务。福州市服务大厅的就业超市和创业园很有特色。三是管理规范。所有的大厅都制定了一整套明晰的业务流程和服务规范,为供需双方提供文明、高效、优质服务。
多管齐下推进劳务输出
一是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通过此次考察,我们从中看到了劳务输出的巨大潜力和前景。劳务输出工作可以作为就业扶贫的重点工作来抓。铜川市要进一步加强与外地的劳务合作,提高输出规模和质量,促进铜川市劳务输出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是狠抓劳务技能培训,着力提高输出质量。近年来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很大,劳务分工越来越细。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员工作易找,收入较高。因此,建议把提高外出务工人员技能水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整合培训资源,整体提升输出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二是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开展定向、定岗、订单培训和委托培训;三是采取与用工单位和大专院校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提高输出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就业成功率。
三是加强对外联络,畅通信息传递渠道。一是加强与选聘劳务代表的联络,发挥熟人带动的主渠道作用。二是加强与多地就业部门的联络,开展对接合作,共享信息资源。三是加强与用工企业的联络,随时了解用工意向,及时掌握用工信息,搭建信息平台,促进就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原玉红)“十三五”时期,铜川提出“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全景铜川”的发展目标,以旅促转,以转兴城,将其作为“四个铜川”建设的重要内容。截至9月底,全市接待旅游人数1144.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宜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