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宜君一直以陕西省重要的特色农业输出地示人。手握文化资源,但宜君文化产业发展却相对缓慢,相比有目共睹的农业发展速度,宜君文化建设被远远甩在了后面。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宜君县实施了一系列新举措。“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考核鉴定书”的成功授予和省级文明城市的复验正是这些新举措初见成效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在大力倡导调整经济结构的今天,宜君县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资源型城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导产业之一。制定了扶持文化产品生产的政策措施,积极打造宜君特色文化品牌。挖掘整理了黄帝文化、彭祖养生、鬼谷子军事思想等文化元素,创意提升了宜君特色文化价值。抓住铜川市打造养生名城的机遇,积极发展宜君休闲养生文化产业,打造宜君养生文化精品,唱响了“文化立县、全景化建设”的主题,打响了“休闲、养生、避暑”品牌。以黄帝文化为纽带,走区域合作发展的路子,宜君把文化发展推向了更高的平台。
着眼于未来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宜君县委、县政府将文化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向文化高地迈进。今年以来,宜君县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任务,以六大文化惠民提升工程为抓手,以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目标,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发挥效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创新机制,盘活资源,让农家书屋“活”起来。宜君县积极探索以县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辐射带动村级农家书屋,把全县178个农家书屋纳入县乡两级图书馆(室)一体化建设和管理,流动图书车定期流转、交换,三级联动,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建用并举,提质增效,让文化共享工程“动”起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搭载互联网平台,实现网上接入,点点对接,县、乡、村三级贯通,让文化资源共享信息流动起来,进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实现资源共享、文化惠民。发挥优势,扩大覆盖,让农村大喇叭“响”起来。抓住农村广播方便灵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覆盖面广的优势,整合资源,对原有村级应急大喇叭进行升级改造,与县广播电台接出、传播、发射系统对接、并网,让村村大喇叭“响”起来,使其成为农民群众了解时事政策、学习知识、文化娱乐的最便利途径。提升标准,优化服务,让农村电视荧屏“亮”起来。加快乡镇广播电视“户户通”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加强业务人员培训,公布服务电话,加大宣传力度,实行跟踪服务,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探索,创新形式,让农村电影“火”起来。全县村村建起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公示牌,推行“点单式”服务,开展“百场电影进广场、进社区”活动,为全县9个放映队统一配发流动放映车和观众坐凳,让农村流动露天电影院真真正正“火”起来。加强培训,壮大队伍,让农村文化“舞”起来。严格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规范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挖掘基层文化资源,突出地方特色,举办农民画、剪纸、秧歌、社火、秦腔等培训,村村组建起文艺团队,使文化接地气、连民心,真正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在和谐稳定的民生基础上,在底蕴深厚的文化遗存上,今日的宜君人民正信心百倍地按照文化立县的战略目标,朝着建设文化高地稳步地向前迈进。
新闻推荐
10月25日,副市长李志强在10月21日《全市重点区域绿化进展情况通报》上批示:请督查组对进度缓慢的区县、部门绿化办组织市级媒体进行采访,公开表态。10月28日、11月2日、11月3日,市政府督查室联合市林...
宜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宜君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