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君县宜阳街道办紧紧抓住创建依法行政示范镇这一契机,以推进法治服务型政府建设为主线,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为抓手,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为突破口,以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和法制宣传力度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稳步推进、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宜阳街道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为了切实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分管依法行政的副主任为副组长,药监所、计生站、综治办、司法所、社保所、财政所、民政办等单位负责人及各村(社区)主任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指导、检查、督促街道办依法行政工作,研究重大依法行政工作事项,提出年度工作思路,审查年度依法行政工作目标落实情况。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确保创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二是周密安排部署。宜阳街道办坚持定期召开依法行政示范镇创建工作专题会议,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认真研究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解决办法。
三是制定创建方案。宜阳街道办严格按照创建条件和工作标准,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创建依法行政示范镇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工作目标,细化了工作措施,落实了工作责任,划定了时限要求。同时,将创建依法行政示范镇工作纳入街道办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创建成功的年底给予奖励,没有通过的给予通报批评。
二、细化规章制度,规范依法行政行为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各村、各单位的管理,确保依法行政工作有章可循,宜阳街道办结合自身实际,先后制定了《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依法行政报告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干部学法制度》等14项制度,形成汇编,分发到各村、各单位。街道办政府还创办了“和谐讲堂”,每月组织全体领导干部学习党的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等知识,教育广大干部以法律为准绳、以制度为约束,进一步规范了广大干部依法从政的行为。多年来,全办无一例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发生,深受群众好评
三、强化工作措施,扎实有效推进创建工作
(一)依法科学决策,优化行政管理方式
宜阳街道办党委、政府结合工作实际,科学规范了决策程序,并严格按程序决策办事。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办共召开依法行政决策会议9次,决策经济发展事项7个,社会事务事项11个,其他事项3个,坚持未经调研不决策、未经论证不决策、未公开征求群众意见和民意调查多数群众不拥护不决策、未经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不决策、未经集体讨论不决策,真正做到了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一是围绕发展第一要务依法决策。在经济发展工作决策上,坚持以街道办实际为基础,大力推进工作进程,优化法治环境;二是围绕民生第一目标依法决策。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加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在确定低保对象、危房改造、计划生育、民政救助等各类惠农政策时,都要依法依规按程序召开群众代表会,民主决策确定救助对象,并及时进行公示。三是在逢集的时间设立义务法律咨询处,提供法律咨询12起,使辖区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和公平正义的发展环境。
(二)公开政务村务,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宜阳街道办严格按照政务公开的有关要求普遍推行了执法公示制度,将法律依据、办事程序、承办机构和人员、办理结果和理由、救济途径和渠道等向当事人和社会进行公示,对维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知情权,建立公开、公正的监督环境产生了积极作用。
一是坚持在全办推行“干群民主协商例会制度”。要求各村(社区)党支部每季度召开一次干群民主协商会,倾听群众诉求及建议。每次会议由党支部组织,包片领导和驻村干部主持,各村(社区)群众代表和党员代表参加。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征求党员或群众对村级班子建设、产业发展、财务运行情况及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建议等,村两委干部面对面向群众公开村级账务,传达上级会议精神以及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及时化解群众生产生活中出现的矛盾纠纷。通过这种形式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易引发矛盾的农村危房改造、群众低保、土地纠纷、民政救济等热点问题,确保每一项政策让群众及时了解,每一项决策让群众全面参与,每一项办理结果让群众心里满意,街道办干部和村干部都主动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用心为群众服务,拆除了干群之间的“隔心墙”。
二是积极推进便民服务窗口、岗位责任、办事程序、规章制度、收费标准“五公开”。在各村、各单位及政府大院醒目位置设立政务信息公开栏,确定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对行政执法活动中涉及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如审批、许可、发证、收费、处罚等)及时、全面进行公布,实行每季一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定期邀请社会各界代表对街道办工作进行评议。为了建设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府,宜阳街道办每季度组织一次公民代表进政府活动,特别邀请基层一线的村组干部、社区居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党员、离任老干部、县劳模、个体工商户等公民代表,参观了解街道办各部门、各服务窗口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和工作开展情况等,并通过与办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座谈的形式,了解全办基本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对全办的规划建设、干部作风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合理化的的意见建议,从而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完善维稳机制,及时调解矛盾纠纷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一项重要任务。宜阳街道办高度重视综治维稳工作,年初共签订各类综治工作责任书107份,修订完善了《维稳工作预案》、《信访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和《公共安全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在各重大敏感期启动了维稳第一、二道防线预案。
一是抽调有责任心的群众会同派出所的干警、司法干部、综治干部进行社会治安状况摸底调查,做到心中有数,掌握动向;充分发挥巡逻队力量,完善各项治安管理措施,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有效措施,加大依法治理工作力度,全办治安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二是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进一步加强街道办矛盾纠纷周排查调处工作和村(社区)5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采取了统一接待,归口办理的方法开展信访工作,并对街道办各领导干部接访进行了统一安排和公示。同时,积极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加大摸排打击、宣传教育工作力度,积极维护全办平安稳定。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共受理矛盾纠纷11起,调处化解11起,信访案件14件次,答复办结13件次。
四、广泛开展宣传,强化群众法治观念
(一)坚持把执法宣传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宜阳街道办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通过上街设点、设立专栏、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观念和意识,积极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和监督依法行政工作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与建设法治政府相适应的社会氛围。
(二)定期开展普法学法活动。宜阳街道办每月组织机关人员学习行政许可法规知识,选派相关干部、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参加各种依法行政知识培训,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通过以会代训、业务培训等形式,树立广大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的意识,并结合“六五普法”、“12·4法制宣传日”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新法规,新政策的学习活动,共发放普法宣传册3000余份,不断提高辖区干部群众知法、守法、用法的水平和能力。
(田莉)
新闻推荐
宜君县哭泉镇,3.5万亩玉米陆续进入收获期,当地农民抓住晴好天气忙着采收、晾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本报记者 吴洋凯摄
在宜君县哭泉镇,3.5万亩玉米陆续进入收获期,当地农民抓住晴好天气忙着采收、晾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本报记者吴洋凯摄
宜君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宜君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