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有云:“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帮贫解困促发展的关键是要挖掉“穷根”,探索出一条适合发展的路子。宜君县团县委立足实际,抓实抓细抓好脱贫攻坚,积极采取“”(即三问:问学、问病、问收入;三助:助贫困大学生、助留守儿童、助疾病人士;三包:包资金、包技术、包收购)工作方法,听诊把脉定因、助力特殊群体稳基、扶持创业扎根,让涌动的青春在脱贫创业中煜煜生辉。
“三问”听诊把脉———定因
“现在社会就是好,青年人隔三差五来家里询问情况,还时不时地在村委会想办法,连他们都这么用心,我还能不脱贫?”上村韦振北激动地说。
自脱贫工作开始以来,团县委多次组织青年干部深入包扶村,积极走访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召开村民大会,切实通过“三问”:一问家中是否有学生,二问家中是否有病患,三问家中收入来源,了解村情民意,确定贫困人员及致贫原因。并通过“建档立卡、制定措施、动态跟踪”三步工作法,将包扶村的脱贫发展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管理中。
“三助”特殊群体———稳基
“看!和电视上的一模一样,我也有点读机了,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刚从“凝聚微力量·圆梦微心愿”活动现场出来的童乐兴奋地向同学们“炫耀”着。
今年以来,团县委在脱贫解困中出实招、亮特色,积极实施教育脱贫工程,以从源头上拔除贫困根源,稳定根基。一是配齐做强师资力量。积极争取明日之星教育基金会向宜君县所中小学捐赠学生平板电脑台、教学软件余套、激光教鞭笔套等教学设备,共计万元。二是突出实施“三助”工程暖人心、稳根基:一助贫困大学生,二助留守儿童,三助病残人士。切实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关注特殊群体,为脱贫解困发力。
截至目前,资助本科以上贫困大学生人,共计元;积极举办“凝聚微力量·圆梦微心愿”“关爱留守儿童·情暖中秋佳节”等系列关爱活动次,累计关爱留守儿童人次;先后组织余名优秀团干部深入病残包扶户中讲政策、送技术、扶产业,并对接民政、残联、工会等部门完善保障、救济措施。
“三包”扶持创业———扎根
“政府出钱、出技术、促销路,这样的创业机遇对我们来说太珍贵了,我得好好珍惜”,刚签订完农户收购合同的李乾坤发自内心地感慨。
9月日,团县委牵头的“汇聚青年力量·共筑致富梦想”行动暨鸡苗发放仪式在太安镇石管子村村委会举行。
此次鸡苗发放仪式是团县委积极推行“部门+企业+合作社+贫困青年”模式的大力推进,共发放鸡苗只,价值元。它是由宜君县世纪家乐超市和宜君县红星修缮队出资、农业局技术人员及宜君县恒武专业养殖合作社理事长提供技术支持、宜君县恒武专业养殖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旨在通过“三包”扶持青年贫困户创业。同时,积极对接贫困户中有条件的青年优先进入县电子孵化基地创业,经营电子商务,从根本上拔“穷根”,让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在年轻人心中扎根,让“一条龙”的产购模式在解困脱贫中扎根。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宜君县团县委将不遗余力,继续发挥解困脱贫中青年同志的“中坚”力量,直面困难、稳基扎根,用充满斗志的青春勾勒美好明天,共筑宜君美好蓝图!(共青团宜君县委)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朱红卫通讯员周培生2008年,宜君县委、县政府开始启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文明宜君,让宜君更加闻名”,这座山区小城由此以精神文明建设闻名渭北。2009年宜君县荣膺“省级文明县城”称号...
宜君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宜君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