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追赶超越立潮头
本报讯(通讯员 高开庆 朱云)年,耀州区紧扣“追赶超越、转型发展”主题,突出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个关键,持续实施四大战略,强力推进八大产业核心区建设,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
抢抓机遇,科学谋划,转型发展闯出新路径。把八大产业核心区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战场,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步寿塬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照金小丘农业产业带稳步推进,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达到8个。历史文化名城和锦阳新城交相呼应,两大景区均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八大产业核心区以全区2%的开发面积,聚集了全区%以上的产业项目,实施重点项目个,完成投资亿元,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家,创造就业岗位3万个。照金成为全国最美小镇和红色旅游样板,药王山景区入围全省个重大文化项目。
统筹兼顾,重点突破,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在全市建成首个城市展馆,文化艺术中心(工人文化宫)、正大商城、永乐广场、花园饭店、白桦国际、东鑫城、德馨佳苑城市综合体等一批改善群众生活、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城市业态、带动创业就业的重大项目建成投运和加快建设,城区面积达到7.平方公里。给名人在耀州“安家”,恢复性建设古牌坊、古宅落,文庙街、永乐坊、天宝坊等一批古街巷有文化、有韵味、有灵气、有人气,城市已经成为幸福耀州实实在在的载体。大型集中安置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成,留住了乡愁乡韵,城镇化率达到.1%,新增公园绿地.4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拆除关停7家大型水泥企业和家白灰窑、石渣企业,建成药王生态湖,还耀州百姓一片蓝天。
牢记宗旨,改善民生,人民群众得到新实惠。全面落实“两个%”,集中财力置家当、添大件,民生支出亿元。倾情倾力推进***,实施扶贫项目个,4.万人稳定脱贫。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投入近亿元实施教育均衡发展项目个,一举成功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和全省“双高双普”合格区;投资4亿多元的区人民医院建成投运,与西安交大二附院实行托管运营;投资多万元的孙思邈中医院加快建设,全区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9%,发放各类保障金6.5亿元。创建7个创业孵化基地,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建成和在建保障性住房.万平方米,1.7万人迁入新居,荣获“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十佳区县”称号。
坚守主业,强基固本,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开展“访民意、解民困、送温暖”党旗领航奔小康活动,持续推行“四包抓”和名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6.万户群众机制,区委常委每月“驻村夜话”,各级为群众办实事余件,群众对全区工作的满意度逐年提升。两轮名驻派第一书记为群众兴办实事多件,个基层党组织受到中央和省市委表彰,培育了多名党员标兵和党员致富带头人,使风清、气正、劲足成为耀州的主流风尚。
王益区:凝心聚力谋发展
本报讯(通讯员 宋蒙)五年来,全区上下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凝心聚力,精准施策,激活动能,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结构优化合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五个王益”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成绩斐然,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的跃升。五年来,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得到了优化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预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综合排名实现了四年五进位,在全省个区中综合排名第位。预计年生产总值完成.3亿元,年均增长.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亿元,年均增长8.5%。
投资倍增,建成了一批综合效益高、拉动作用强的产业项目。五年间,累计建成泽泰汽贸城、绿能LNG、火凤凰现代艺术陶瓷等重点项目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年均增长%;运用PPP模式,着力推进黄环旅游公路、王家河流域综合整治、漆水河人民公园至大同桥段综合整治等项目;在产业转型、民生保障、环保节能等领域累计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5亿元,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推动产业转型的有力支撑。
发展提效,取得了转型发展、蓄积势能的新成果。黄堡、王家河两大工业园区发展迅速,产业集聚能力持续增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比重达%。规模企业培育力度持续加大,工业经济实现大提升,五年累计新增规模以上企业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户。域内已有新兴接续规上企业家,年实现增加值5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
提档升级,弥补了消费短板、增添了新兴业态。旅游、餐饮、酒店等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传统商贸服务在优化提升、提质扩量中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文化、物流、金融、电商等新兴业态逐步兴起,现代服务业多元发展、多点开花,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金融服务经济能力明显增强,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由7.4%升至%,王益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连续4年全市第一。
惠民为民,实施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举措。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年累计新增就业人员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5%。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先后创建成省级教育强区、“双高双普”区,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评估认定。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巩固在%以上,基本形成了区、镇、村三位一体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文化建设全面加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省级文明城市工作扎实推进,“社区文化大广场、乡村文化大舞台、周末大家乐”三大活动品牌持续打响,《孟姜女》大型舞剧成功公演。***政策全面落实,积极实施“六个一批”工程,顺利完成了年初确定的脱贫退出目标任务,精准脱贫户人。农村公路发展迅速,先后完成了黄陈路、塬畔路等5条县乡道路改造项目共计公里。
印台区:多点发力促转型
本报讯(通讯员 王百平 冯心灵)近年来,印台区紧紧围绕“转型发展,追赶突破”主线,全力打好“三大战役”,聚力打造“一心一带四园四区”十大重点板块,构筑转型发展新格局。
党建领航汇聚发展正能量。创新载体,成立了区镇村三级郭秀明民情收集受理中心(站、点),建立了“”工作机制,创新建立党代会年会“”工作法、党代表提案办理“六步工作法”等工作方法,有效增强了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坚持以郭秀明为标杆,开展了“学秀明、强党性、做贡献”等系列学习活动,让秀明精神永不褪色,为印台转型发展追赶突破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稳中求进催生经济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全力加快产业发展,农业经济稳步提升,苹果产业综合效益连年攀升,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已稳定在万元以上;蔬菜、畜牧、中药材、干杂果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荣获全国果菜优质农产品十强区;周陵园区被命名为国家级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园区;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自主培育的铜麦6号创全省旱地小麦单产新高。风电、光电等新能源项目陆续并网发电,紫砂产业填补了渭北地区的空白;顺金、陈陶园区分别被认定为全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园区和集中区。同时,大力发展旅游和商贸服务业,陈炉古镇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省道沿线生态休闲观光带、金锁石林景区成为全市乡村旅游新亮点;全区限上企业达到家,被评为全省加快发展中小型企业先进单位。
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探索建立“企业+、公司+、旅游+、园区+”等“N+贫困户”七大产业扶贫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增加收入。6个脱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全部开工建设,圆了户贫困群众的“安居梦”。超额完成年初既定的个贫困村人的脱贫目标,实现全区个贫困村脱贫摘帽,户人脱贫退出,全区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6%下降到5.9%。
蹄疾步稳打造民生升级版。坚持改善环境质量,使“印台蓝”成为常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低保等不断扩面提标,一批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成开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双高双普”创建扎实推进,提前完成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卫生计生工作全面加强,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百姓大舞台”成为特色品牌,被评为全省文化先进区;深化平安印台建设,“两率一度”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列,“三无”区县创建成果持续巩固。
倾情用力绘出百姓幸福线。加快城市开发建设,建成了姜女祠山体公园和漆水河景观道路,实施了地下管廊工程,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拉大。实施市政设施改造、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曙光路等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面完工。统筹推进小城镇建设,小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陈炉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和发展改革试点镇,陈炉镇、广阳镇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称号。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红土、广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断加快。
宜君县:招商引资谱新篇
本报讯(通讯员 周培生)今年以来,宜君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打造“中国避暑之都、现代产业高地、休闲商务新城、生态宜居家园”。
大招商招大商,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不招商,项目不会自己找上门来。宜君县将招商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办考核目标,广泛开展以商招商、中介招商,拓展招商网络,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招商员,个个都是招商局”的理念,坚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瞄准世界五百强、央企国企和实力民企,进行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活动。
年,全县共签约项目个,涉及资金.亿元,其中:合同项目个,涉及金额.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协议项目4个,涉及金额.亿元;实际到位资金.亿元,其中新建项目到位3.亿元,续建项目到位.7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合同项目开工率%;省际以外合同项目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亿元,完成实际省外资金任务的.5%。
兴园区搭平台,打造县域核心增长极。月8日,中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宜君县天然气勘探项目1号探井正式开钻,标志着该项目进入实质性勘探开发阶段。9月日,在县科技产业园区内,由方舟制药投资8亿园的宜君县现代医药产业园暨陕西方舟制药有限公司新厂开工建设。
这些大项目的正常运营,标志着宜君县工业园区的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今年是宜君的“园区建设攻坚年”,宜君县按照“产业向园区布局、项目向园区集中、发展要素向园区倾斜”的思路,集中力量搭建项目承载平台。调配得力干部赴任园区,组建强有力的园区建设队伍,深入解放思想,以理顺机制为先导,敦促开发主体加大资金投入,剔除阻碍园区发展的不利因素,不断加快水、电、路、讯等“十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园区承载能力。
从“招商引资”到“选商引资”。“今后的招商引资必须树立鲜明的‘质量\’导向,在‘大、好、集\’上下功夫。”在年初该县的招商引资工作会上,县委、政府对今后的招商引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大”,就是要招大项目、大企业,特别是进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项目。所谓“好”,就是项目质量要好,重点引进发展前景好、财税贡献大、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所谓“集”,就是要突出产业集群,重点围绕宜君县的重点主导产业,促进宜君县优势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年,全县计划储备、论证项目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个,万元以上项目个。
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实施,为该县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和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年,宜君县将进一步振奋精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加快追赶超越,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新区:综合实力大提升
本报讯(通讯员 何文朝)“十二五”期间的五年,新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项目建设成就显著、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是“十一五”末的2.1倍。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是“十一五”末的3.7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是“十一五”末的2.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是“十一五”末的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是“十一五”末的1.倍。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共签订各种投资合同、协议个,招商项目累计到位资金亿元。先后实施了个重大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亿元,三次荣获省级以上开发区引进重大项目奖。共培育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限上商贸服务企业家。初步形成了以旺旺集团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以陕重汽零部件加工基地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以昊维纸业为龙头的包装加工业,以兴盛德药业为龙头的医药保健业和以华能铜川照金电厂为龙头的载能循环业“五大支柱产业”。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4.8:.6:.6调整为6.9:.4:.7。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坡头工业园区和坡头街道办融入新区发展。阳光带状公园、陈炉印象广场、坡头桥头公园、延西高速出入口绿地、大唐养生园成为城市新亮点。实施征地1.3万亩,完成征迁万平方米。组织了余次集中整治拆除违章建筑活动,有力保障了城市规划实施和建设管理依法推进。实施了坡头园区A、B段道路、西环线中段、东环线南段、华夏南道、华原西道、九州东道、朝阳西路等骨干道路建设和沮河1号排水、坡头园区2号排水工程,西环和南部产业园区总排水全面竣工,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排水出口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群众生活显著改善。提高了“”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增加了失地农民养老补助和被征地农民土地补偿补助。制定完善了《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办法》,城改工作逆境突破。落实“治污降霾、保护蓝天”各项措施,坚持徒步街巷抓细节和节点,全面落实精细化、网格化管理责任,在全市率先为各村配备了保洁员。率先实施了学前一年至高中阶段年免费义务教育,中考重点上线率和普高上线率连续五年位列全市首位,国家二类语言文字城市通过评估验收。建成赵坡、方口、华原等一批农村互助幸福院,硬化村巷道路公里。陈坪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申河村入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周培生高武平)月日,宜君县就业局在县城广场举办了创城工作宣传暨“双十二”亲亲节线下展销活动。此次活动以“双十二”淘宝亲亲节为主题,采取线下展销宜君优质农产品方式,方便广大市民购...
宜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