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文敏)在过去一年里,宜君县农业局把党建工作与***紧密结合,采取“党建+产业”“党员+贫困户”“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按照因人而异、因户施策原则,坚持在产业链上抓党建、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上抓党建,走出一条党建带产业、产业促脱贫的新路子。
“党员+贫困户”筑牢攻坚堡垒。为确保早日实现脱贫目标,全县农业系统名党员干部为包扶的每个村都确定了1—2个产业发展项目,为每个贫困户确定2—3个增收项目,精心绘制产业扶贫作战图,明确产业扶贫部门职能,明确党员领导干部包村、包户情况,按图实施、按图推进,***。
“党建+产业”形成党群致富共同体。为搞好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做好宜君县产业发展布局和规划,宜君县农业局多次深入村组开展调研,收集整理各方意见,编制了《宜君县“十三五”农业特色产业***规划》和《宜君县农业特色产业***实施方案》。成立了粮食和中药材、苹果、畜牧、蔬菜、核桃5个产业脱贫技术服务队,印制产业技术服务联系卡,载明技术人员姓名、单位、职务职称、服务产业、联系电话等内容,为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全县产业精准脱贫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新型经营主体+贫苦户”优势互补、互动双赢。宜君县农业局依托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免费为贫困户提供农业生产物资和技术服务,用新型经营主体的“大手”,拉起贫困户的“小手”,实现帮扶带动、互惠共赢,形成合力,力争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在推行“党建+产业”“党员+贫困户”“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的同时,也实现了党员干部下基层全覆盖、贫困对象点对点帮扶全覆盖,加快脱贫步伐。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姜兴民通讯员周培生胡风强)在去年中国传统工艺(剪纸)大赛中,宜君县剪纸艺人杨秀勤的作品《十一月赶集》,荣获大赛最高奖项金剪子奖;宜君地膜玉米推广的领班人县农技中心主任贺亚庆,先后获国务...
宜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