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冰剑 通讯员 周培生
早饭后,张六斤就会驾驶着自己心爱的三轮摩托车去果园进行冬季管护,这样的生活让张六斤感到很惬意。
1月20日,为了接受记者的采访,张六斤驾驶三轮车来到了尧生镇政府的院子里。当天,他顺路还揽了一个活儿———帮人送20箱苹果到镇上,能挣20元运费。张六斤告诉记者,农闲赶集的时候替别人拉些东西,每天的收入大概有200多元。
张六斤的家住在宜君县尧生镇西舍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刚过元旦,尧生镇政府与信远苹果专业合作社向张六斤免费赠送了一辆果园专用三轮摩托车,与张六斤一样,王尧科村、走马梁村、张尧科村、南寨村和西舍村的40户贫困户也都有了一辆摩托车。
尧生镇作为久负盛名的苹果之乡,一直以来苹果产业都是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如何种好苹果,卖上好价钱成了贫困群众心中的头等大事。为帮助贫困果农尽快实现苹果采摘运输,减轻劳动强度,尧生镇政府与信远苹果专业合作社为40户贫困户发放了价值22万多元的“果园王”果园专用三轮车40辆,果树修剪工具100套,在岁末年初为贫困群众带来了脱贫致富的温暖曙光,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勇气信心。
在这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的像张六斤家一样,有的甚至比张六斤家还要贫困。如何帮扶贫困户脱贫,成了尧生镇政府的一件大事。当然,产业带动、技术培训、医疗救助、社保兜底等扶贫政策,能享受到的一样都不少。不过,究竟什么样的扶贫方式才最能结合40户贫困户的实际呢?
宜君县尧生镇镇长张晓军说:“苹果成为兴镇富民的‘摇钱树\’,也是贫困户脱贫的主要产业,我们必须为贫困户在产业扶贫中搞好服务,让贫困户更有信心地去创造幸福生活。在征求贫困群众的意见后,信远苹果专业合作社的董事长姚明强到厂家为这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定制了果园专用三轮车,让他们在产业发展中更用劲、更努力。”
这一年来,信远专业合作社的贫困户社员王海生家的生活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他说:“家里不仅买了一台新的电视机,还添置了一套新家具。真没想到,现在连‘小车\’也有了!”
扶贫资金怎么用?要因地制宜、要实事求是,更要变“漫灌”为“滴灌”,而且要“滴”得精准。一辆小三轮摩托车虽然不值多少钱,但是这点钱用对了地方,就用到了贫困户的心里。
正如在赠车仪式上,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郭海军说的,希望贫困群众自尊、自立、自强,开着致富的三轮车,迈过贫困这道坎,奔向小康的大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郭玮)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文件,对年度全省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结果进行了通报。商洛市政府政务公开工作以.的得分位列全省个市(区)政府第三名。本次评估是由省政务公开办委托陕西省社科院...
宜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