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芳万是宜君县尧生镇南寨村村民。善良的杜芳万原本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四口之家,可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打破了他原有的幸福。他的妻子在一次车祸中去世,丢下了他和两个上学的孩子,这对于老杜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老杜又当爹又当妈,不但要担负两个孩子高昂的学费和家庭生活支出,还要承受精神的打击,从此,他意志消沉混日子,他的生活走向了低谷。
2015年,县扶贫局、尧生镇党委政府在精准识别入户大走访中,得知了杜芳万的家庭状况后,高度重视,本着“扶真贫、真扶贫”的原则,要求南寨村两委会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将杜芳万家庭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但是对于这样一个破碎的家庭来说,有限的接济和救助无异于杯水车薪。
如何才能提升这个家庭的“造血”功能?县乡两级组织为此也费了不少心思。县扶贫局局长组织各包扶干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提出,对于老杜的现状,不仅要在物质上扶持,更重要的是精神扶持。各包扶干部、乡亲们耐心为老杜做思想工作,特别是县扶贫局干部经常入户对老杜嘘寒问暖,送油送面,多方筹措资金,制定帮扶措施,这些帮助真正让老杜暖在了心里,他也坚定了重新振作起来,努力脱贫致富过好日子的信心。
与此同时,县扶贫局也为老杜带来了更多优惠扶持,在低收入产业发展项目中为老杜扶持了3000元,这些钱老杜都用于果园的管理投入。同时为老杜送去了苹果管理技术指导,还帮助他办理了扶贫贴息贷款5万元。老杜说:“我家的苹果质量比往年的都要好,价格也比往年的高了许多,人均收入增加了2000元。”通过老杜勤劳的双手和坚定的信念,不仅解决了日常生活问题,也解决了两个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在县上扶贫部门领导的关怀指导下,老杜于2016年实现了脱贫,但老杜并没有松劲,计划今年加大力度搞发展,准备再建3亩果园。有了经济基础,经过朋友乡亲们的多方介绍牵线,为老杜成就了一段美满的姻缘,解决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他还准备年底给儿子办喜事,他高兴地逢人就讲党的政策好,不仅让他脱贫了,还让他有了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老杜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说完,老杜拉着化肥走向了果园。
要想贫困户正真脱贫,最本质的是要改变思想,让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家园,杜芳万为所有贫困户树立了好榜样。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电达)记者昨日获悉,2017以来,为保障辖区已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纪念馆正常运转,提升免费开放场馆的综合服务能力,截至目前,陕西省铜川市已筹措资金1150万,支持公共文化...
宜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