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断深化征管体制改革,根据《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要求,市国、地税系统积极探索国、地税合作新路子。在工作中坚持以“数据共享、征管互助、执法协作、服务便捷”为原则,通过共建领导机构,强化机制保障,大力推动国地税系统在文化上高度契合、在服务上深度融合、执法上适度整合、信息上高度聚合,确保横向上全方位合作、纵向上各级部门紧密协作,从而实现“1+1=1”的效果。耀州区国、地税为了落实春风行动,优化纳税服务,2016年6月,共建了纳税人一户式档案室,共同收集、整理纳税人纸质和电子档案,实现档案共享,避免了纳税人重复报送,使办税人实现了进一个门,送一套材料,一次就办完纳税所有的事,彻底改变了原来要分别到两个单位、送两套材料,才能办成纳税一件事的局面。目前,全市5个区县级办税服务厅全部实现了国、地税业务一厅办理,使纳税人“进一家门,办两家税”。把原来的2+2=1变成了1+1=1。除了广泛的业务合作外,铜川国、地税局还联合开展了多个层面的共同行动,不断加强文化方面的合作深度。近两年来,铜川国、地税局已经共同制定了涉及合作方面的制度有15项,涵盖了大厅服务、税收宣传、组织收入、风险控制、互派干部、营改增、税收稽查、税收调研、纳税服务等层面。随着这些国地税文化合作的深入开展,使原来业务上接触很少的两个兄弟单位思想相通了、人心贴近了,工作形成了合力、为纳税人服务有了共同标准,也使纳税户感到跑路少了、报税材料少了、缴税方便了、再也不用在地税两家为办税这同一件事来回折腾。
为了快速落实营改增改革工作,市地税局牵头多次主持召开国、地税合作联席会议,共同议定建立了铜川市营改增改革合作制度和框架,并在耀州区地税局和宜君县地税局进行了试点。在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按照中央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工作要求,主动与财政、国税部门对接、协调,在财政部门的支持下,市地税局顺利向市国税局移交了4541户营业税管户信息,实现了全市国地税营改增工作平稳转换。同时,以“营改增”管户为清查对象,扎实开展了营改增税源清查工作。截止2016年5月31日,清缴营业税3804.66万元,增收效果突出。在总结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市地税局又针对营改增后的工作实际,主动与国税局协商,制定了“以票控税”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推进“以国税增值税发票控地税收入”征收机制,和市国税局共同加强了税款源头控制,降低了征纳双方办税成本,使征税成本在合作后实现了“1+1<1”。这一创新机制于今年在全省范围推广,宜君县地税局也入围国地税合作“省级示范单位”候选单位。
采取“共建办税服务厅”“互派干部入驻”“共同入驻政务服务中心”三种方式,实现了全市国税、地税系统联合办税工作全覆盖。在联合办税工作中,一是强化税收分析预测。两局共同密切关注铜川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经济和税收政策变化情况,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换,及时了解掌握各种经济税收指标数据。联合安排部署税收分析暨税收调查工作,撰写联合税收分析报告12篇,实现了税收调查数据共享、税收分析成果共有,为各级领导提供了全面的决策参考。二是堵漏增收力度加大。市国、地两个税务局将全市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上的148户企业纳入共同的重点税源监控范围,积极挖掘监控数据价值,加强数据分析,查找纳税疑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征管措施,堵塞了国地税征收过程中的中间空隙,减少了税收漏洞,确保了各项税款的应收尽收。2016年以来,国地税实施联合稽查19户次,查补收入219.83万元。联合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严格落实税收“黑名单”制度,全年共组织企业自查62户,开展检查43户,在比原来分别检查投入人员少、时间短、费用小的情况下,仅地税就累计入库2754.17万元,取得了“1+1>2”的效果。
新闻推荐
周至水街刘圈春暖花开正当时,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在周末带着家人、朋友到西安周边的特色小镇、休闲农业示范园、农场农庄等地游玩,以减缓压力,愉悦精神,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自驾游”“乡村游”已成一...
宜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君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