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埝村隶属宜君县云梦乡,全村3个村民小组,156户627人,其中贫困群众45户,145人。从事玉米种植是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今年,该村将实现脱贫摘帽。市科协包联刘家埝村以来,通过细致深入的调研与走访,发现个别农户因病因灾致贫,更多的农户则是因为无思路、无技术、无资金、无信心而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结合村情民意实际,市科协充分发挥信息、科技、人才优势,坚持***,靠科技扶持产业,靠科技扶志扶智,走出了一条科技助力脱贫攻坚的好路子,得到刘家埝村群众的普遍赞誉。
订单农业助力产业发展
科技提升“金色”产业。玉米是刘家埝村的传统产业,为了将玉米产业做强做优,市科协积极引导村民转变种植方式,发展玉米密植种植,帮助村上建设玉米科普示范基地,争取到中科协、财政部奖补资金20万元,推动了该村玉米产业的优化提升。围绕该产业,市科协邀请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焦登学等5名专家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活动。举办了送玉米“良种、良方、良肥”活动,将原用的“中单6号、中单12号”的玉米品种改进为“陕单609”,实现了该村45户贫困户400亩玉米全覆盖,2016年底玉米单产增加80公斤,户均增收1000元。聘请县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杨邦民为群众普及“更新品种、地膜覆盖、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标准化机播、统防统治、秸秆还田”等七项关键技术,指导贫困户依靠科学种粮实现增收脱贫。
“借鸡下蛋”发展养殖。为了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市科协联合宜君县谷雨养殖专业合作,给4户贫困户量身订制了“借鸡下蛋”的产业培育模式。即按照“合作社+贫困会员户”养殖模式,对入社贫困户在技术培训、管理防疫、鸡苗发放和回收销售等环节进行“打包式”跟踪服务,贫困户经过20天饲养即可见效收益。在养殖场地和设施建设方面,通过专家指导,贫困户只需对自家废弃的老庄基、旧院落进行改造即可养殖,基本做到前期“零投入”。合作社为贫困户共投放350只蛋鸡,以1枚鸡蛋一元钱的价格回收,保证了贫困户的稳定收益。2016年底,4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5万元。
科普进农家 扶志又扶智
为了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激发群众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市科协举办了“科普进农家”系列活动。一是开展“迎新春,科普进农村”和“驻村扶贫闹元宵”活动,为村民义写春联、发放科普宣传资料,在村文化广场展出20块科普宣传栏,给贫困户发放了价值5000元的慰问品。二是举办“七一送科普,慰问老党员”活动。市科协联合市“搭把手”慈善志愿者服务支队为60岁以上老党员赠送了价值2000元体检卡,医务志愿者上门为老党员体检,宣传健康知识,并为他们送去家庭急救药箱和夏季防暑降温常用药品。三是开展“庆六一,科普欢乐送”活动。在“六一”儿童节,市科协精心策划了科普知识有奖竞赛和车载球幕影院现场演示等活动,让孩子们和家长一同感触科技带来的无限快乐,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扇探索世界的科技之窗。村支部书记石武高兴地说:“这个活动真是太好了,让娃娃们和我们大人都长了见识,开了眼界,村里人欢迎得很呀。”
市科协的联村扶贫工作,让群众感受到科技的强大动能。发展订单农业,为群众送去了思路、送去了技术、注入了资金,让先进技术成为群众的致富法宝;通过科普宣传,志智同扶,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生动的实践反复证明,科技不仅是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优产品的“法宝”,而且是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过上美好生活的“捷径”。(通讯员 种田)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程金莉)近日,宜君县农业局组织农机监理站执法人员深入县域内各农机销售网点进行督查检查。 执法人员重点督查了农机购置补贴代销点是否在农机部门备案...
宜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君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