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就业岗位拔穷根
宜君县就业产业扶贫作为全县“七个一批”的组成部分,县就业局强化职能,理清思路,特别是全省就业扶贫视频会议和全市就业扶贫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市就业局的包扶指导下,宜君县就业局采取科室包乡镇、干部包抓贫困村的工作思路,联合村级特岗员上门摸底调查贫困劳动力情况,对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根据本人及家庭实际情况帮助其确定就业脱贫途径。
“我母亲半身不遂,媳妇聋哑,我要照顾家庭,出不成远门,只能在本地干些零活,县就业局为我提供了从事村上的保洁工作,我既可以照顾家人还能工作,解决了我的一大难题。”雷塬综合服务中心拴马村贫困劳动力贾红旗说。
宜君县就业局按照公益性岗位管理的有关规定,解决零就业贫困户,做到措施实、保托底。今年以来,已聘用了165名建档立卡的贫困劳动力从事村上保洁工作,人均每月岗位补贴300元,有效地安置了家庭特别困难的贫困劳动力,实现了贫困劳动力就业有保障,发挥了公益性岗位在***工作中的托底保障作用。为462名贫困劳动力提供了职业介绍服务,促进256名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为53名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发放了交通补贴。
创新技能培训结新根
宜君县就业局根据各乡镇区域产业发展和群众需求,科学合理设置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方案开展技能培训,现场解答,现场指导,让群众就近就地接受就业培训,提高培训实用性。将培训点设在乡镇、村组、公司、合作社,贴近基层、贴近劳动力、贴近产业,开展了以聘请专业老师和“土专家”相结合的田间地头培训模式,让培训接地气、精准化、有实效。
“我以前是厨师,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继续从事餐饮工作。看到县就业局组织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和淘宝客服培训公告后,我就来参加了,不花一分钱,学到了这么多知识,现在可以自如地坐在电脑前挣钱了,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说这话的是彭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张明明,他身体有病,不能干重活,参加了县上的电子商务培训和淘宝客服培训后,从一名厨师转为一名网络工作者,现在一边从事淘宝交易一边当网络客服,掌握了一门新技能,脱贫致富不再是梦想。
宜君县就业局不断加大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使每个有就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都能享受到就业技能培训的帮扶,实现“培训一个、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有针对性的开展“三单联动”技能培训,即:企业提供岗位订单、就业部门提供贫困劳动力名单、培训机构设置培训菜单,通过培训,切实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素质,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劳动者,让就业技能成为发家致富的新根。截至目前,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1期,培训550人,其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80人,均实现了就业。
细化创业扶持扎富根
在提供就业岗位、技能培训的同时,县就业局不断加大孵化基地的培植力度,增强各类孵化基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能力。依托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将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作为帮扶重点,一对一跟踪帮扶,降低创业风险,确保创业有成效,能成功。
“多亏政策扶持我,给我网上策划、包装、营销才使我自家的蜂蜜销售出去,有了经济收入,生活有了奔头。我已经注册了合作社,准备扩大经营。”雷塬综合服务中心李家河村的贫困劳动力李亚军喜笑颜开地说。
宜君县就业局坚持创业促就业,以点带面,大力推行“专家科学指导,公司(合作社)示范带动,贫困户自主创业”的新模式,让能创业的贫困劳动力创成业,不愿创业的贫困劳动力加入孵化基地打工挣工资,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创业孵化基地,扎根本土区域,带动贫困劳动力脱贫致富。今年以来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0万元,其中为10户贫困户发放创业贷款50万元,有效解决了创业资金问题。(通讯员 高武平)
新闻推荐
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引爆宜君旅游季 该县将瞄准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启动“旅游+”模式
宜君的绿色植被、蓝天白云、清凉气候都被游客称道,来宜君似乎已成为很多游客的一种“心病”,这正是宜君县委、县政府坚持将“绿色”发展理念与县情实际有机结合的决策见证。打生态牌、走绿色路,通过...
宜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宜君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