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整水田
????妇女运秧苗
????卷秧育苗
5月13日,素有宜君“小江南”美誉的宜君彭镇山岔村,在县、镇农技人员指导下,村民们整田、撒肥、插秧,忙得不亦乐乎,一度中断的水稻种植经过连续三年的恢复,目前共恢复水稻种植10亩。
山岔川道大部分农民来自四川,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种植水稻的习惯,鼎盛时期,这里种植水稻面积达3000余亩。由于宜君山岔特殊的生态环境,这里的水稻生育期长,没有工业污染,加之昼夜温差大,这里的大米口感好,营养特别丰富,凡是吃过的人,都会念念不忘。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大部分稻田由于没有劳力,无人耕种而撂荒。到了2010年种植面积只保留了3亩。今年,县上采取宣传培训,鼓励恢复原有稻田种植,山岔前庄子支书承包了7亩,对稻田杂草进行了挖掘,雇工平整,修复排灌水渠,恢复稻田7亩。
4月中旬,县农技中心从宁夏组织引进宁粳41水稻品种,将种子处理、晾晒、浸种,为育秧奠定基础。
当天一大早,真正的插秧开始了,农民们一个个戴着草帽弯着腰,卷着裤腿站在刚能淹没小腿肚的水田里。水田的底层是经过农民们翻了两到三遍的土,然后存上水就泡成泥了,插秧时水田里有大概3cm深的水。每个人左手拿着一把秧苗,右手迅速地插着秧,在右手插秧的同时,左手的拇指和中指同时迅速地从一把秧苗当中“分秧”(就是分出一小撮,然后右手插入秧田),农民插秧时一边插一边往后退。一直弯着腰劳作,直到一块地插完,才会短暂地休息一下。
宜君县农机中心高级农艺师杨邦民介绍说:“今年我们恢复稻田面积虽然较小,但通过技术创新,科学管理,将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宁粳41优质水稻抗病能力强,产量较高,通过科学栽培管理,预计亩产糙米700斤,按照60%出米率计算,精米约420斤,每斤按4元计算,每亩效益约1680元左右。”(本报记者 原玉红/文 通讯员 杨邦民/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刘丹)为推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切实解决当前基层活动开展难的问题,让更多的基层群众学会舞蹈、热爱舞蹈、参与舞蹈,引领群众用健康的文化活动来充实精...
宜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