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一场大雪封住了宜君县山村通往外面的道路。宜君县五里镇张瑞娟夫妇带着4岁的儿子早晨5点钟从家出发,步行几十里路到县城乘车,去市人民医院找高晓黎大夫看病。上午10点多,一家三口才赶到医院,高晓黎用身体好一阵子才把冻僵的孩子暖热。得知孩子已经病了两天,之所以选择这个大雪天来,是因为他们知道高晓黎这天坐诊。高晓黎对这对夫妇好一阵责备,她告诫孩子家长,以后决不能发生类似的事情。如果想让她看病,也没必要等她坐诊,不管白天还晚上,上班还是下班,随时都可以来找她诊疗。
高晓黎今年50岁,现任市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儿科主任医师,是陕西省医学会新生儿分会委员和中医儿科学会常务委员。近日,她被评为市劳动模范。
不叫“大夫”的儿科专家
高晓黎从陕西中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7年来,她为10万余名患儿解除了病痛,并挽救了千余名疑难危重患儿的生命。精湛的技术和像母亲一样对孩子的爱护,是高晓黎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最明显的工作特点。也正因此,多年来她的患者越来越多,北起黄陵南至富平,每天都有人慕名前来看病。
因为儿科大夫每天面对很多只会哭闹的小娃娃,与其他专业相比,诊断、治疗难度大,患者数量多,也是各级医疗机构纠纷比较集中的地方,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做儿科大夫。但高晓黎不这样认为,她对每一个小生命呵护有加,每当一个患儿经她的救治转危为安时,她心里就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欣慰。
2011年起,高晓黎开始负责全院医务工作,同时每周坚持两天专家门诊。因慕名而来的患者太多,高晓黎除了坐诊外,平时随时随地给孩子义务看病。所以她的医务科办公室、家里随时甚至深夜都可能有人带着孩子来找她。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对高晓黎来说,最大的回报莫过于患者对她的敬爱。比如很少有患者称她是“大夫”,孩子们跟着家长叫她“阿姨”、“奶奶”。还有不少患儿父母小时候就是高晓黎的“老患者”,现在他们带着自己的孩子仍然来找高晓黎看病,感觉倍加亲切,他们和孩子经常把高晓黎叫“妈妈”。
医生和患者的大管家
从2011年任医务科主任以来,高晓黎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因为她第一时间要打开电脑进医院局域网,查看头一天住院患者数量和重症患者、急诊患者、手术患者的病情。比如某患者四级手术是否成功;某患者病情危重,ICU病房有无床位;某患者住院多天未能确诊,要不要协调有关科室会诊;昨夜急诊科患者是否都得到妥善处置,科室医生是否安全……高晓黎每天对全院各业务科室的情况全面掌握,才感心里踏实。
医务科是联系和协调医院内、外业务工作的枢纽,其特点是工作量大、面广、具体、专业性强。作为医务科主任,高晓黎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她一头要管好医生,另一头还要管好病人。
管好医生的落脚点是抓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了抓好医疗安全,高晓黎经常在网上收集医疗事故案例,定期召开科主任例会,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每个月她要对全院所有运行病历仔细审阅一遍,查看每个患者的诊断是否准确,检查、用药是否合理,诊疗规范、核心制度是否落实到位。
在管理病人方面,高晓黎除了自己的儿科病人,还牵挂着全院其他科室的病人。她每天早晨在局域网了解重点患者病情变化,发现问题随时与有关医生沟通,提前处理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她与患者谈心、与家属交流、与医生沟通,尽最大努力让病人早日康复。
医院就是她的家
高晓黎的家在新区,但她下班后要么继续待在医院,要么住在老区医院内的老家属楼。她既做儿科医生,又做医务科主任,同时还承担着医院等级评审的主要工作。
2009年,市人民医院进行三级乙等医院复审工作,她负责评审的日常工作和资料整理。因为工作量大,她几乎每天加班,但从未向医院报过加班薪酬。那段时间,她组织编写了《铜川市人民医院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汇编》《铜川市人民医院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等,对医院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医疗工作要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后来医院以此为蓝本,组织院内培训,强化演练。2010年,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了省卫计委三级乙等医院复审。
2015年,市人民医院决定创建三级甲等医院,继续任命高晓黎为创建办常务副主任。一年多来,她参加了省、内外医院等级评审知识培训。回院后,她组织全院培训,协助班子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有关制度。每月到各科室检查考核,督促各科室和部门按要求分阶段开展评审创建工作。在高晓黎的带领下,市人民医院创三甲第一轮自评工作已经结束,制度建设已经完成,为创三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廉洁自律,关爱病人,吃苦在前,乐于奉献,这是大家对高晓黎公认的评价。高晓黎认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正常的、应该的,既然当初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愿意为之付出。(本报记者 冯洁)
新闻推荐
3月23日上午,在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上演”了一场特殊的剖宫产手术,一名智力残疾的产妇在实施全麻下剖宫产手术,成功产下可爱的双胞胎男婴。 25岁的产妇来自宜君县...
宜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