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军是宜君县尧生镇李家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身体残疾,过去一直在县城街道摆摊卖蜂蜜。去年4月份,他参加了宜君县创业孵化基地组织的电子商务培训班,让他这个对电脑一窍不通的人,对电子商务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孵化基地的帮扶下,他作为创业者入驻了基地,开始了网络销售生涯。基地为他免费提供了场地、电脑,还经常为他提供技术服务,他的电脑操作越来越熟悉,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他的蜂蜜销往全国各地,最好时仅在网上一个月就卖出8000多元,日子也比过去好多了。
宜君县创业孵化基地党支部充分发挥流动党员服务站作用,探索形成了1+X的“互联网+党建+创业就业”党建促就业扶贫新格局,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就业创业党建工作室,为全县13家条件成熟的孵化基地选派了党建工作指导员,通过“基地+贫困户”新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112户,入驻贫困劳动力创业4人,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80人。
在云梦乡梁塬村,贫困户郑继善正在自家养鸡场忙活着。他告诉记者,去年宜君县宇谷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他家免费提供了350只蛋鸡,到现在他靠养鸡已经收入上万元。对于养鸡场未来的发展,他非常有信心。
宜君县宇谷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宜君县创业孵化基地的党建工作站,去年按照“借鸡下蛋”模式,加大对贫困户的帮扶力度,通过无偿为贫困户提供蛋鸡、技术指导,带领周边4个乡镇10个村112户贫困户418人走上了养鸡致富路,去年经营最好的贫困户仅养鸡就收入18000元。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精准脱贫工作要求,宜君县鼓励倡导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支部积极参与***工作,形成推进***精准脱贫的工作合力。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支部重点围绕发展主导产业、促进贫困人员就业、提供资金支持、技能培训等方式开展帮扶工作,累计为35个贫困村184户贫困户投入帮扶资金340.35万元。同时,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带动主导产业发展,提高了帮扶村、帮扶户的自我发展能力,让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越来越坚定。(本报记者 陈娜)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周培生)仲夏时节,走进宜君县现代医药产业园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的场景正诠释着追赶超越的项目建设大会战。一条条道路笔直洁净,一个个广场开阔美观,草绿花香的美景随处可...
宜君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宜君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