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泼辣能干。她是一名共产党员,至死不忘入党誓言。她是一名基层村支部书记,吃苦耐劳,敬业奉献,带领贫困群众走出了一条致富路,成了当地有名的脱贫致富领路人。她就是担任宜君县太安镇郎二井村支部书记———李秀梅。2008年以来,担任村支书的她以“政策引路、产业带动、干部帮扶、措施到户、责任到人、全村动手、精椎脱贫”的致富思路,结合村情,因地施策,以开办农家乐为突破口,带动产业发展,实现共同致富。
加大村级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郎二井村位于子午岭南麓,山大沟深,道路泥泞,基础设施条件差,交通不便,贫困人口众多,脱贫难度大。
要想富先修路,要脱贫硬件设施是基础。2008年,担任村书记的李秀梅,不断加大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于2009年争取通村水泥路项目资金90万,并自筹资金40余万元,修通了宜马路至烈店路6.3公里通村水泥路;2010年争取县妇联母亲水窖工程项目资金,接通了2个组93户、345口人的人畜饮水工程;2011年争取新农村办项目资金,完成了2个组3.5公里的巷道硬化,修建了4间村级文化室与文化广场,并配备安装了健身器材;2010年至2016年先后实施了62户危房改造工程;2014年安装巷道路灯20盏。
在李秀梅的带领下,郎二井村的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拓宽增收新渠道 激发内因见成效
昔日郎二井村主要收入靠种植玉米、核桃,产业少,村民外出打些零工,主要还是靠天吃饭。
李秀梅思前想后,想彻底改变村子落后的面貌,首先要发展经济,不能像以前一样靠天吃饭。
光有想法不行,还要找准路子。她独自外出学习考察,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座谈会研讨拓宽增收的新渠道,最终经过不断尝试,全村在种植玉米1150亩、核桃800余亩的基础上增加种植面积,同时引进了优质大樱桃种植60余亩。根据村子自然条件,去年以来,该村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紧紧围绕“精准”二字,以农家乐为突破口,于2016年7月选取条件成熟的3户(其中两户贫困户)群众,先期开办农家乐,以点带面,示范带动。该村农家乐饭菜以当地特色搅团、漏鱼、野菜为主,可满足300余人就餐,同时能带动当地玉米面、苦荞面、土鸡蛋、核桃等农家作物的外销。农家乐每户群众月收入达4000元以上,实现了两户贫困户的提前脱贫。
创新宣传载体 加大产业规模
郎二井村农家乐物美价廉,不断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2016年陕西电视台七女秀陕西栏目对农家乐作了专题报道,2017年2月陕菜网做了专题采访,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了郎二井村。
农家乐的开办扩宽了增收渠道,也让村民对这一脱贫致富的新产业有了新的认识。今年,李秀梅争取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项目支持,对2016年的3户农家乐进行了提升改造,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农户中新增了5户农家乐,并于4月20日举办了郎二井村“发展休闲农业,促进产业脱贫”第二批农家乐开业庆典。
随着8家农家乐的开业,这一特色产业由最初的尝试运行到如今的发展壮大,不仅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还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日益壮大,这都离不开李秀梅的不懈努力。如今,李秀梅依旧在带领群众走出一条产业脱贫的新路子上不断努力,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也成为了全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本报记者 郭颖 )
新闻推荐
成登鹏在检查宜君五里镇河河长制工作时指出 各尽其责 强化督查 维护河库健康生命
本报讯(记者袁欣)6月22日,市政协副主席、五里镇河河长成登鹏带领市水务局、卫计局等市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宜君县五里镇河检查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并召开座谈会。成登鹏一行实地察看了福地水库防汛...
宜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